兩岸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新華社報導,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說,如果服貿協議不能最終簽署,臺灣在大陸市場上享受的便利就缺了服務貿易這一塊,貨貿協定談得再好,依然趕不上韓國在大陸市場享有的待遇。

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2010年,兩岸簽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由此展開了後續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協議談判。

就在11月10日,中國與韓國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預計將於今年底正式簽署,最終目標是取消九成以上商品的關稅。隨後,中國商務部一名官員也表示,這一協議有望在2015年下半年正式生效。消息公佈後,臺灣政府發言人孫立群表示擔憂,認為這將會壓縮臺灣產品的競爭空間。

今年3月,兩岸服貿協議遭遇了太陽花學運阻力,大量青年學生上街抗議,甚至一度佔領立法院。反對人士稱,服貿協議將會進一步加大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性,威脅臺灣的政治自主性。此後,臺灣當局擱置了服貿協議,至今未批准。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說,2010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後,貿易增長非常迅速,……但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晚集。馬曉光呼籲"亡羊補牢還來得及"。不過,馬曉光同時也指出,"能不能早日達成目標,還要看臺灣方面和臺灣社會。"

馬曉光還表示,服貿協定和貨貿協定都是框架協定的後續談判內容,分別是"兩個輪子"。他還透露,國台辦主任張志軍11月12日已經與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舉行了會晤,雙方同意繼續推進兩岸貨物貿易等商談。

不過,英國顧問公司"資本經濟"的亞洲經濟師雷瑟(Gareth Leather)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儘管與中國的自貿協定預計將使韓國最為受益,但相關貿易壁壘只會逐步減少,部分出口關稅的取消期限定為20年。因此,韓國出口前景主要還是取決於其交易夥伴的經濟表現。

雷瑟(Gareth Leather)表示,按照協議規定,中國同意對從韓國進口商品的91%取消關稅,儘管部分關稅的取消期限為20年。相形之下,目前中韓貿易中只有少於10%的關稅細目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另外,該協議涵蓋的領域也延伸至電子商務和政府採購。但純以經濟角度言,受益最大仍是韓國,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2013年的出口額為1450億美元,占韓國總出口額的26%及該國GDP的約11%。由於規模之大,對中國的出口增長加速將對韓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推動力,但從長期來看,雙邊貿易增加將有助於進一步的專業化,並提升兩個經濟體的生產力,對中國不會完全無益。

此外,中、韓兩國間貿易究竟還存在多大的開發空間,並不明確。中、韓間的關稅水準已經相當低,中國對韓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僅為5.4%,所以削減關稅的空間有限,所以,取消關稅對於在中國擁有生產基地的韓國企業而言,影響不大,這些企業已經無須支付關稅即可向中國消費者出售產品;但農產品方面,則因大多數韓國農產品關稅將維持現狀則有反對聲浪出現。

不過雷瑟指出,因為該協議尚未最終落實,儘管中、韓雙方宣佈將於今年底解決剩下細節問題,但這類協議通常會推延更長時間。以韓、美貿易協定為例,簽署於2007年6月,最終落實是在2010年12月;還有,關稅是逐步減免,最初階段取消關稅的產品去年的出口額僅為約87億美元,相當於韓國對華出口總額的6%,在10年內取消關稅的產品出口額約為458億美元,其餘的關稅則在20年後才會取消。所以也不會從根本改變兩國貿易現況,但對韓國言,近期韓國出口面臨困境,可以想見,貿易層面的利多發展會帶來推動作用,只是長期言,韓國出口的未來前景仍取決於主要交易夥伴自身的經濟表現,但好消息是,無論近期貿易協定的影響如何,因美國經濟振興有望,致使中國對韓國出口的需求保持穩定。

 

關鍵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 國台辦 新華社 太陽花學運 中韓自由經濟貿易協定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