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意識,檳榔轉作「油茶樹」,農民興趣缺缺。(圖片來源:屏東縣政府)



【亞太新聞網/生活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年產值超過百億、有「綠金」之稱的台灣檳榔,全國種植面積四萬三千公頃,因國人健康意識抬頭、水土保持觀念日增,政府九年前推廣獎勵砍檳榔樹廢園轉作,三年前再加碼納入平地廢園轉作,但全台至今只有五百多公頃申報廢園,農民對轉作「新綠金」油茶樹興趣缺缺。

檳榔產地集中屏東、南投及嘉縣,創造龐大產值。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果樹產業科說,二○○八年推廣廢園轉作,成效不彰,二○一○起中斷四年;隨著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公告檳榔為第一級致癌物,二○一四年利用菸捐經費持續推廣,廢園每公頃獎勵十五萬元,轉作指定作物油茶、無患子、油柑等,加碼補助五萬元種苗費、山坡地再加五萬元管理費,但農民意願仍低。

「檳榔省工好賺!」逢檳榔採收期,嘉縣中埔產地到處可見婆婆媽媽及學生忙著剪剝檳榔,每粒賺零點○七元。沈姓農民說,他將一公頃檳榔園租給盤商,不必管理採收,就有十萬餘元收益,比種其他作物好。

嘉縣檳榔面積有逾七千五百公頃,全台第三,最大產地的中埔鄉今年增加六十件、共四十多公頃申報廢園。縣府農業處說,轉作面臨缺工、資金周轉期長、替代作物苗木品質參差不齊;雖然苦茶油搶手,每斤逾二百元,每瓶賣五百元,產值比檳榔高,農民卻不知從何著手。

屏東縣檳榔種植面積一萬二千公頃,今年因檳榔價高,加上許多農民在檳榔園下種香蕉、可可都有不錯的遮蔭效果,讓農民更捨不得砍,申請廢園只有約二百公頃,距離目標一千公頃甚遠。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教授盧永祥表示,農糧署為國民健康及檳榔淺根水保理由,推廣廢園轉作,政策對、立意良善,但應協助農民與油品加工廠契作,透過市場機制及運銷,讓農民有利可圖,才能成功引導轉作油茶替代檳榔。

關鍵字:年產值 百億 檳榔 廢園 油茶樹 農民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