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網路示意圖,在心中種下動機。


【作者:陳可卉/身心靈專欄作家/版權所有】

【緣起】
圓滿人生系列文章說過,執行圓滿三步驟時,清楚事件的經過與細節,知道自己或他人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問題後,通常需要一個理由來說服我們,才可以讓我們「接納」,這是當我們在面對外在或他人讓我們迷惑、無法服氣時,所採用的方法!

不知道理由,我們就無法心誠悅服或心甘情願的承受與改變!但,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即使知道為什麼,我們依然無法做到,為什麼會有「知道做不到」呢?我們將在本文中進一步討論。

【知道做不到之因】
佛教認為人皆有清靜本心的「佛性」,它即是未被染著的原來面貌,因俗世的愛很情仇、貪嗔癡才讓人迷失。


圖/網路示意圖。

西方哲人蘇格拉底也認為,人的靈魂是充滿智慧的,祂以「不變的至善」為存在法則,整個宇宙亦以此為最高原則,靈魂可以辨識這個「不變的至善」。然而,當靈體進入肉體時,被肉體與後天的環境、經驗遮蔽,就會產生渾沌、茫然。然而,無論是佛教所說的「迷失於貪嗔癡」,還是蘇格拉底的被後天的環境、經驗遮蔽,都會讓人無法看清事實,過著缺乏理性、不快樂的人生!

簡言之,人人皆有佛性(皆有智慧)可以輕易做出對的決定、創造美好的人生,後來卻變成「知道做不到」甚至是「不知道也做不到」。知道與不知道是兩個等級,迷失與遮蔽不會太嚴重時,靈體本來的智慧當然會若隱若現,這時,便會產生「知道卻做不到」!但是當迷失與遮蔽過度嚴重時,人幾乎是缺乏理性的,就會變成「不知道也做不到」,

既然宗教家與聖賢哲人都認為人類的智慧受到遮蔽,行為受了後天的影響與積習的障礙,所以才會「做不到」,那該如何恢復智慧,讓人生變得更美好呢?

關於這部分,佛教的建議是:必須利用修行讓清淨本貌回復。蘇格拉底的建議是:必須盡量找回那個本有的智慧才能看清事實的本貌,而那個「清楚」事物的本貌就是靈體的本來能力。

「修行」的內容跟步驟是什麼?「找回」的步驟技巧又是如何?我們現在就來找出答案。


圖/網路示意圖。

【蘇格拉底VS圓滿三步驟】
在尋找答案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蘇格拉底跟圓滿三步驟之間的關係。

我曾說過,圓滿三步驟所說的「清楚、接納、成長(進化)」,事實上自古至今已有非常多的聖賢哲人提過類似的方式,蘇格拉底就是其中之一,他說過全然同義的一段話:
「人生就是一次無法重復的選擇。面對無法回頭的人生,我們只能做三件事:鄭重的選擇,爭取不留下遺憾;如果遺憾了,就理智的面對它,然後爭取改變;假若不能改變,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後悔,繼續朝前走。」  

我們將這段話中的語意切割,與圓滿三步驟做比對,得到如下:
    1. 這三件事正是三個由小而大的循環,一如圓滿三步驟,由小而大由微而廣,持續前進。
    2. 「鄭重的選擇」對應為『清楚』是非對錯。
    3. 「爭取不留下遺憾」對應積極『接納』。
    4. 「如果遺憾了」對應為『清楚』自我對錯。
    5. 「理智的面對它」,理智是指不帶著強烈情緒接受現況,對應為消極『接納』。
    6. 「爭取改變」,對應為積極『接納』。
    7. 「不能改變」,對應為『清楚』現況。
    8. 「勇敢地接受」對應為消極『接納』。
    9. 「不要後悔,繼續朝前走」積極『接納』。
    10. 以上,反覆操作清楚、接納,靈體自然『成長』。

我一再強調圓滿三步驟是漸進性的循環,其所言與蘇格拉底的智語完全吻合,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任何階段循環不會有「不知道做不到」,因為只有知道要更好的人才會進入此一階段,但可能會發生「知道做不到」的困境,因為,缺乏了『智慧』帶給我們動力,這就是文章一開始所提到的困境!

蘇格拉底認為:智慧是累世的經驗、靈體的本質,唯有『智慧』才能清楚該怎麼做並且切實的執行。偏偏,我們就是沒有智慧才會這麼迷惘也無法下定決心去執行,到底如何才能破解這個困境找回智慧呢?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討論破解之道。(上集)

關鍵字:陳可卉 圓滿三步驟 清楚 接納 成長 蘇格拉底 知道做不到 智慧 佛教 哲學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