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台南報導

佳里奇美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德人昨天表示,「嬰兒膽道閉鎖症」及早確診並進行手術成功率相當高,倘若延誤治療,可能肝衰竭而死亡,家長本身必須要提高警覺,當有延長性黃疸時絕不可掉以輕心、輕忽大意,導致錯失治療良機。
 
陳德人說,不久前兒科門診一位母親帶著68天大的女嬰,因為黃疸求診,嬰兒為妊娠週數40週足月產,出生體重2500公克,最近感覺有持續黃疸現象,身體檢查發現體重為4.5公斤,身長56.3公分,除皮膚和鞏膜有黃疸外無異常發現。檢驗結果血中膽紅素Bilirubin Total:  9.87 mg/dl,Direct: 8.00 mg/dl,SGPT: 201 IU/L。安排住院確定診斷為嬰兒膽道閉鎖症後隨即手術治療,出院後仍持續追蹤中。
 
陳德人說,嬰兒膽道閉鎖症並非少見的疾病,地區和種族有甚大差異,東方民族的發生率較高,以亞洲報導的病例為多,台灣大約為萬分之三,女嬰比男嬰稍多,為新生兒主要的肝膽疾病之一。
 
陳德人指出,膽道閉鎖症與新生兒肝炎兩者的鑒別非常困難。膽道閉鎖症的典型病例,為足月產嬰兒,出生後的前1~2週常被視為正常嬰兒。黃疸在出生2週後,無害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應要消退時仍然持續,且日益加深。糞便變成棕黃、淡黃、米色後成為無膽汁的陶土樣灰白色。在病程較晚期,偶可略現淡黃色,這是因膽紅素在血液和器官內濃度增高,使少量膽紅素經腸粘膜進入腸腔摻入糞便所致。
陳德人表示,膽道閉鎖,是指膽道管腔有阻塞的情形,致使肝中的膽汁鬱滯,無法運送到小腸,經確定診斷後應儘早手術治療。若延誤治療,病人最後可能會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而死亡。
 
兒科主治醫師陳德人提醒家長應及早注意「膽道閉鎖症」的可能,儘快就醫診斷,早期獲得治療。

關鍵字:嬰兒膽道閉鎖症 手術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