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map) 


圖、文/王孝聖的新聞時事觀

長庚醫院是台塑集團重要的獲利單位,但卻為何爆發急診醫師集體請辭事件?表面的原因是「急診醫師的專業不受尊重」,或許背後也有某種高層人事的權力鬥爭。但背後更嚴重,且普遍存在各大型醫療院所的原因,恐怕才是真正「不能說的秘密」。

何謂:「醫療財團法人」?

【 所謂醫療財團法人,依據醫療法第五條第二項:「本法所稱醫療財團法人,係指以從事醫療事業辦理醫療機構為目的,由捐助人捐助一定財產,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並向法院登記之財團法人。」 】包括:長庚、慈濟、耕莘、國泰、新光……等大型醫院,以及日常鼓勵民眾「捐血救人」的血液基金會(捐血中心),都是屬於「醫療財團法人」。

理想中的醫療機構設立,應以救人、解除病患痛苦為先。但現實狀況下, 對設立醫療院所的資方(醫療財團法人)而言,獲利似乎是一種理所當然。除了向病患收取部份費用之外,最大的「金主」就是健保局。包括鼓勵捐血的血液基金會在內,所有執行醫療業務所收取的費用,絕大多數都是要向健保局請領。當健保為了減少虧損而改變給付額度時,這些醫療機構的應變措施,除了縮減不賺錢的科別部門外,最常見的就是壓榨醫護人員。

護理人員、住院醫師,他們掛著點滴瓶值班的畫面,早已經不算新聞了。醫護人員的合理工作時數與待遇福利,更是經年累月在努力爭取(抗爭)中。醫護員額不足,超時加班,早就是業內不能說的秘密。再加上因為健保虧損而對於醫療給付方式與數額的緊縮,更使醫護人員難以得到合理的工作時數與待遇。 一般人所常以為的「沒有病床」,實質上是因為缺少醫護人員,所以將病房關閉所導致。因此,若希望醫事單位將病床使用狀況透明化,根本就是面對白色巨塔的唐吉軻得,根本不可能有成真的一天。 而對於病患的醫治救護,似乎只是為了獲利而執行的「醫療業務」。

分級就診制度的不健全,固然是大醫院負荷過重的原因之一。但醫療財團法人將本求利的心態,沒有妥善兼顧醫護人員合理的休息時數與福利,才是導致醫療人員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衛生主管單位,對於醫療院所評鑑制度的不確實,導致民眾對於小診所與地區醫院缺乏信心,間接導致民眾湧向大型醫療院所。政府在醫療衛生規劃上的缺失,難辭其咎。

這次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集體出走,只是臺灣醫療危機的冰山一角。包括:急診室暴力的防範、醫病糾紛的合理化處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與福利合理化……等面向,政府若不儘快務實檢討並落實改善。類似的醫護人員集體出走事件,未來肯定會再度發生。

【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急診室的功能是在第一時間進行檢傷分類以及必要醫療處置,後續再視情況進到加護病房或各科病房。「縮減留觀床數沒有問題,但病人要能去到該去的地方。」,醫事司應要求醫院釋出「各科別空病床數」與「急診等床數」,並且不定時查核以確保資訊真實性,杜絕「保留公關床」、「不收多重共病患者」等收床潛規則,獲得公開資訊的病人也能評估是否要轉院。 】

 

關鍵字:觀點 血汗醫療體系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