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


【亞太新聞網/地方新聞中心/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日上午前往桃園區土地公文化館,出席「大河之市桃園水文化地景特展開幕茶會」,鄭文燦表示,「水文化地景特展」呈現水與桃園發展的脈絡關係,以及桃園特有的埤塘水圳、水庫河川系統,桃園大圳、石門大圳過去灌溉了約4萬6,000公頃的良田,讓桃園成為米倉,希望透過本次特展,讓更多市民認識水資源的重要性以及大圳的歷史。鄭文燦也強調,市府會妥善保護現有的2,851口埤塘,以最大程度保留埤塘水圳系統,部分也會發展成埤塘生態公園,發揮景觀休閒功能,以及發揮滯洪、防災功能,成為水文化最佳保護者。

鄭文燦說,桃園的發展從水開始,而土地公文化與水有很大的關係,不是只有田地有土地公,幾乎每個埤塘水圳都有土地公守護。先民築起埤塘、水圳,同時興建土地公廟,代表在這塊土地安居樂業,因此,在土地公文化館辦理水文化地景特展很有意義。

鄭文燦提到,桃園為台地地形,古石門溪的發源地即石門水庫,古石門溪沿台地流向台灣海峽,後來古石門溪改走淡水河水系,形成現在的大漢溪,桃園台地剩下較短的河流,屬於「荒溪型水系」,長度短、河水湍急,平常沒什麼水,遇豪大雨河水容易暴漲。「水資源」是台地的先天挑戰,先民發揮智慧,建造埤塘與水圳系統,涵養水資源,埤塘最多時高達1萬多口。

鄭文燦又說,都市化的過程中,許多埤塘逐漸被填平轉為其他建設,最有名的就是改建為陽明社區及陽明公園的辨天池,辨天池當年是桃園最大的埤塘,可以滑龍舟,日本時代還建造了神社「豐滿社」;此外,振聲高中、桃園市政府、桃園地方法院、桃園監獄現址,原本也都是埤塘。埤塘加水圳是桃園的特色,市府會努力保存埤塘,希望在灌溉之外,發揮滯洪、景觀、休閒的功能,並兼顧土地合理使用。

鄭文燦還說,桃園大圳在日本時代興建,主要設計者為八田與一,當時灌溉面積達3萬6,000公頃,是八田與一第一個設計的大型水利工程,後來才設計建造嘉南大圳;石門大圳則於民國50年代通水,通水後,石門大圳灌溉約1萬公頃左右的田地。
 

鄭文燦提到,市府努力維護環境,近年針對土壤污染進行整治,也整治河川,將河川整體污染值降低,發展河川系統為親水綠帶,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夜鷺等原生水鳥在河上覓食,也展現魄力及決心,勒令關廠20家以上的工廠,遏止海洋污染。

關鍵字:大河之市 桃園水文化地景特展 鄭文燦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