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組金玉獎-陶自我。(圖/文化部)


【亞太新聞網/生活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 12月1日(五)上午,於該館辦理『2017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頒獎典禮,現場由館方公布得獎名單,並由與會貴賓行政院東部聯合中心田永彥副執行長、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李崇吉館長…等人及李玉芬館長代表頒發獎金與獎狀。史前館為提升館藏文物文化價值,2017年辦理『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透過眾創的精神,將史前國寶文物衍生為文創商品與插畫創作,使原本為史前生活器具的出土文物更貼近現代常民生活。
  
史前館李玉芬館長表示:『為增加史前文物圖像素材在文創領域的應用,史前館從2016年起,在智慧博物館計畫下推出文創子計畫,2016年舉辦第一屆史前文物創意設計競賽活動,豐碩的報名成果顯示,不管是學生還是專業文創人,作品都讓人驚艷。『2017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作品中,有許多相當精彩的成品以及創新的設計理念,不僅將史前文物的精髓和文化氣息發揮地淋漓盡致,更設計出美觀又實用的生活用品!』另外,為鼓勵更多設計師未來能參與競賽創作,本屆得獎作品除了在史前館展出外,更集結印成萬用手冊來擴大推廣面向,讓史前文化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當中,激發設計創意。

▲日常生活組銀陶獎-羊吃草。(圖/文化部)

本次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競賽分為『平面設計組』以及『日常生活組』,自106年6月10日起徵件至9月11日止,共徵得來自全國各地近190件參賽作品。歷經初選、複選到決選,得獎名單終於出爐,計有『金玉獎』、『銀陶獎』、『陶石獎』、『人氣獎』、『概念獎』等五大獎項。參賽者充分運用巧思將圖像素材轉化為商品與插畫作品,呈現出年輕世代賦予史前館藏圖像的新時代意涵,用創意再創臺灣史前文物新風貌。

『日常生活組』由郭丞智、羅謙、黃崇偉、羅日生等人設計的『陶出自我』獲得該組『金玉獎』,作品藉由陶偶的形象,加入搞笑KUSO的元素,結合了辦公室常用物品,讓文物以詼諧的方式走進大家的生活,不僅有趣也具備了實用性。『銀陶獎』由許惠雯、莊卿設計,作品『羊吃草』則將陶偶羊化身成療癒的辦公小物「迴紋針磁力收納盒」,為辦公場所上增添了趣味性、美觀性及療癒性。張媛珍的作品『獵』則設計以史前洞洞陶豬為意象的筆筒,象徵文明人以筆為矛紙為盾,在名為現代社會的野生叢林開天闢地,你爭我奪,相互競爭與互利的概念,因而獲得『銅石獎』。同時獲得『概念獎』與『人氣獎』的作品『古貌古新』,由張虔祥所設計,以出土的盤蛇形陶把轉化成膠帶台,藉由這樣設計的轉化,讓史前文物以不同樣貌繼續陪伴我們。另外林永昌所設計的『史前文物造型磁鐵』也同時獲得該組的『概念獎』,出土文物玉鏃、玉斧、有肩石斧、石矛轉變成造型磁鐵,不但讓生活多一點樂趣,也非常引人注目。

▲日常生活組銅石獎-獵。(圖/文化部)

『平面設計組』由林岑瑾所設計的『玉見陶器』同時獲得『金玉獎』與『人氣獎』,該項作品將生硬的陶器和玉器,以擬人化的方式,設計成Line貼圖,用活潑可愛的小淘氣們,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感,帶給大家滿滿的活力,豐富日常生活。該組『銀陶獎』由『嘲諷滿點-小陶人與他的愉快夥伴』所獲得,伍育萱賦予古物人格來詮釋對話的情緒,並選擇較為現代的網路用語,吸引年輕族群注意,達到文創的目的—將過去與現代融合。張庭婕所設計的『出土』,作品呈現『品嚐提拉米蘇時,湯匙挖到了硬塊,好奇用湯匙挖開,發現是一塊形似陶容器破片的酥脆餅乾!』設計理念希望以「將萬年前的日常連接現代日常」搭配「文物『出土』」的概念,拉近民眾與「專業考古」的距離,進而引發對於文物故事背後故事的好奇心。獲得『概念獎』的『簡單點』為陳婉甄的作品,以裝飾用的玉飾為原型,將主題設定為「紓壓做運動讓生活更簡單」,透過簡單的標語、大方的動作與鮮明的色彩,來傳達主題的意象。另一件『概念獎』作品『飽學之士』,為陳雅貞的設計,以漢堡營造多層次口感充滿驚喜,如同文物的演化累積,從舊石器時代的粗糙容器,到鐵器時代精緻的工藝技術是人類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表現。

史前館希望透過每年舉辦「史前文物創意設計競賽」,讓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運用史前文物的圖像素材創作,讓人們透過現代設計的詮釋體會臺灣史前人類的生活樣貌,看見新石器時代工匠精湛的工藝技術,藉由現代的設計讓讓更多人看見史前文物之美,並激發更多創意的巧思。

關鍵字:史前館 『2017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史前生活器具 出土文物 現代常民生活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