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者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寶寶及其講題。(圖:記者劉彩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湯皓宇.劉彩雲/台南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林寶寶衛教,案例:『58歲郭姓病人有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到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科門診定期服用藥物控制。但是,近半年來郭姓病人的抽血報告發現GPT數值異常且常合併容易倦怠的情況。因此,內分泌科醫師在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後,建議病人轉診至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寶寶門診做進一步的處置。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寶寶指出正常的肝臟約有3~5%重量的脂肪.當脂肪超過5%以上的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即稱為脂肪肝 。(圖:記者劉彩雲攝)

在林醫師詢問之下發現郭姓病人體重於一年內上升了十公斤,且平常的血糖藥物也沒有規則性的服用。腹部超音波診斷為嚴重性脂肪肝,之後安排肝臟切片檢查後確立診斷為脂肪性肝炎(NASH)。

郭姓病人在飲食積極控制以及體重減輕五公斤後,肝指數與脂肪肝狀況明顯改善,並於半年後肝指數檢驗已完全恢復正常,目前仍在門診規則服藥控制糖尿病以及固定追蹤肝指數和腹部超音波。』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簡稱脂肪肝,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其發生率在西方國家約為15-30%,而台灣、東南亞國家、韓國、日本及中國等則逐年上升當中,約為15-45%。目前已開始引起亞洲各個國家政府的關注,留意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盛行與相關併發症。

脂肪肝就是我們台語俗稱的「肝包油」。在健康檢查中,最常被腹部超音波掃描發現的異常影像就是脂肪肝。脂肪肝是一般的說法,在病理學上叫做「肝細胞的脂肪變性」。正常的肝臟約有3~5%重量的脂肪,當脂肪超過5%以上或組織學呈現30%以上的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即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療應著重於控制體重、血糖及血脂肪,適度的運動且在營養師正確指導下的飲食及調整生活習慣是相當重要的。減重進度是每週約0.5至1公斤,目標為適度的減少7%至10%體重,即可以改善肝功能和脂肪肝的程度。

目前並沒有特定的藥物可以解決脂肪肝,主要仍是找出造成脂肪肝的致病原因,進一步給予藥物的治療,例如部分降血脂藥、降血糖藥或維生素E等,均可改善脂肪肝及肝功能。藥物治療之目的主要是防止肝細胞繼續受到損害,並抑制造成脂肪肝的因素。

由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有發展成導致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所以有脂肪肝病人都應適當控制體重,並定期檢查肝功能、α-胎兒蛋白(AFP)及腹部超音波,目標在於早期發現肝硬化及肝癌,以便及早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寶寶提醒:飲食控制和減重在脂肪肝病人固然重要,但是某些減肥藥物可能會造成肝臟及心臟的負擔,使用此類藥物前請先諮詢專科醫師。另外減重不可過於快速,因快速減重會造成不良的代謝變化以及引起脂肪溶解釋出游離脂肪酸,對肝臟形成更大的傷害。

關鍵字:奇美醫學中心 胃腸肝膽科 林寶寶 無特定藥物 體重 血糖 血脂肪控制 適度運動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