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的活體器官移植技術能力將提供病人一個救命的機會。(記者杜龍一攝)

 

記者吳淑華/南市報導

繼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完成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之後,成大醫院在去年五月九日也成功完成第一例血型不相容的活體肝臟移植,而後接續完成三例,目前恢復良好。

 

成大醫院移植團隊,在突破血型不相容活體器官移植障礙的技術方面,已有顯著進步,在目前等候器官移植時間過長的情況下,成人親屬間的活體器官捐贈移植,將增加拯救親人的機會,然親人間的血型未必相符、相容,成大醫院的活體器官移植技術能力將提供病人一個救命的機會。一般腦死捐贈之腎臟移植,皆為ABO血型相容之腎臟移植;後來活體腎臟移植的接受度提高,但常因捐贈者血型與病人不相容,而無法進行活體腎移植。成大醫院是在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完成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迄今已累計已成功完成二十一例,其成果並不比血型相容的活體腎臟移植差,移植腎的五年存活率為一百%。

 

李伯璋教授表示,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受贈者,在手術前必須接受血漿置換術,以及免疫抑制藥物等治療。原本受贈者還需要接受脾臟切除術,以降低其移植器官的排斥問題。但是脾臟切除卻增加長期風險,尤其是感染及B淋巴球的功能;成大醫院於九十六年六月成功完成脾臟保留、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目前受贈者不需接受脾臟切除。

 

在二十一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中,捐贈者為AB型,受贈者為B型的有三對;B型給A型的有四對:A型給O型的有六對;AB型給O型的有二對;B型給O型的有六對。活體腎臟移植的推廣,可以舒緩一部分屍腎來源不足的窘境,且近年來在親屬捐贈腎臟移植手術中以腹腔鏡取腎,對於捐腎者提早回復日常活動幫助甚大。惟相較於腎臟衰竭病人雖然生活品質無法如常人,還能靠長期洗腎維持生命,接受肝臟移植卻是肝硬化及肝臟衰竭等病患唯一能夠存活下來的機會,但在台灣每年大愛器官捐贈的個數與等待肝臟移植的病患,一向不成比例。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今年至今等待肝臟移植人數為一一八0人,而順利接受大愛肝臟捐贈者卻只有二十六人。因此積極發展成人對成人親屬間的活體肝臟移植勢在必行,以增加拯救親人的機會。

 

而進行活體肝臟移植的過程,有多處關卡必須闖過,林毅志主任表示,第一先決條件是親屬有捐贈的意願,但需是五等親之內的血親及姻親;第二是要經過詳細檢查,評估是否適合捐贈而不影響本身的健康,第三是可能碰上血型不相容的親屬捐贈者,這是過去最常碰到的棘手問題,導致最後功虧一簣。林毅志主任表示,肝臟雖相對於其他器官比較不會產生排斥,在緊急狀況下是可以進行血型不相容的肝臟移植,但是,血型不相容的肝臟移植容易產生抗體排斥,而造成移植失敗,所以長期存活成績不如血型相容的肝臟移植。

 

成大醫院移植團隊,針對血型不相容移植容易產生的抗體排斥,是採取術前施打單株抗體及進行血漿分離術,待受贈者血中血型抗體力價降低後,再進行肝臟移植。術後使用免疫抑制劑,並視病況輔以免疫球蛋白注射。以此技術,成大醫院移植團隊累計已完成四例的血型不相容活體肝臟移植。第一例是在去年五月九日完成,由二十二歲B型血型的女兒捐贈右肝,給五十二歲A型血型罹患復發性肝癌併B型肝炎的父親;去年八月八日第二例,是由三十二歲B型血型的兒子捐贈給五十五歲A型血型肝硬化合併大量腹水的父親。今年二月四日及七日接連進行第三及第四例,由二十二歲AB血型的女兒捐贈給五十五歲A型血型患有肝癌合併門靜脈栓塞的父親,以及二十二歲A型女兒捐贈給五十四歲O型罹患猛爆性B型肝炎併肝衰竭的母親。受贈者皆於一個月左右康復出院。捐贈者也約住院一禮拜後出院,恢復良好。病人仍要配合長期追蹤,小心感染,避免移植排斥及膽管相關併發症。

 

 


 

關鍵字:成大醫院移植團隊完成血型不相容之活體肝腎器官移植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