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廖元敬表示,推薦中西合併治療慢性腎臟病。(圖/蕭任峰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蕭任峰/台中報導】

年歲漸長,腎臟功能愈來愈差,若又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控制不良,或是有腎絲球腎炎、誤用止痛藥物等情況,極易轉變為慢性腎臟病,會加速腎臟功能惡化甚至需要洗腎治療。台灣目前洗腎人口已超過八萬,洗腎的健保支出已超過治療癌症的費用。

74歲張先生有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造成慢性腎臟病,末梢神經病變,手腳冷麻疼痛,就診時肌酐酸1.6 (註:男性正常值為小於1.3;女姓正常值為小於1.1),腎絲球過濾率44 (註:男性和女性的正常值為大於90),屬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中藥合併使用降血壓藥,透過中藥的活血化瘀效果,除可控制蛋白尿外,亦有腎臟保護效果。


▲廖元敬醫師(中),53歲患者林先生(左),74歲患者張先生(右)。(圖/蕭任峰攝)

53歲林先生,血壓、尿酸控制不良,伴隨痛風反覆發作,小便夾沫,就診時肌酐酸3.43,腎絲球過濾率18,屬慢性腎臟病第四期,控制血壓及飲食衛教是當務之急。透過中藥和解劑穩定患者血壓,黃耆搭配當歸補益氣血,改善患者貧血疲倦等臨床症狀。

中醫部主治醫師廖元敬說,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向來困難,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更是不可少,生活喜愛吃美食吃過飽,蛋白質攝取超量,往往是腎功能的惡化的主因。年節前,還是提醒慢性腎臟病病友要以清淡飲食為主。


▲冬蟲夏草不但對人體各種臟器的功能具有調節作用,適合用在慢性病上,但價格不斐。(圖/蕭任峰攝)

慢性腎病變早期通常沒有症狀,至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水腫、疲倦、血壓難控制等臨床症狀才會逐漸表現出來,病人就醫時病程已多為不可逆。配合西醫相關的檢查與治療,針對病因選擇中藥、針灸或二者合併的個人化治療,使蛋白尿、水腫、貧血、食慾不佳、噁心嘔吐都可以獲得更好的控制,也可改善惱人的藥物副作用,慢性腎臟病患者選擇適當中醫治療亦可降低未來惡化為末期腎衰竭洗腎的風險,以及降低後續的整體死亡率。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