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恭撰整理

 

在民初之際,有大布商,姓周名文隆。因時值時局動亂,布匹雖為民生用品,但仍有管制,周某因善於鑽營,故逢迎有道,得能從中獲取暴利。

 

常有人勸其莫如此失德,但周某自認以商言商,賺取厚利,並無不當。但在時局動亂之中,能夠有門路而販售,必將與官府有所勾串,此即為不忠不義之行。

 

而周某發戰亂財,亦非全無仁善之心,尚能佈施行善,風評倒也不惡,享年七十有六,一命歸陰。

 

冥王判例如下:周某一生能夠真心行善,累積功德,足以轉生富貴門庭,但一生中曾因生於亂世,勾官附敵,以鑽營門路,盈積暴利,頗有虧欠他人,乃將不當得利,所種因緣之當事人,註成轉世,或以討債,或以兒女敗家,或以事業拖累,或以無謂劫敗,以了因緣。再則勾官附敵,不忠不義,判為註成命象,受醫累誤投藥石,磨苦體軀,一則果報,再則亦了因緣。

 

以上是為案例,可見世人一生言行,俱是種因之根,願謹而填之。

關鍵字:認理不明  地府 判例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