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斗六後庄子埤制放水門改善工程竣工啟用,兼具水利事業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功能目標。(圖:記者張立明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

雲林縣斗六市芭蕉溪(大潭排水)後庄子埤制放水門改善工程已竣工,雲林農田水利會於6上午日舉行啟用典禮,由會長林文瑞主持,並與貴賓共同按鈕啟用放水,同時進行驗收作業。

該新建橡皮壩工程沒有排水孔支柱,且可在數分鐘內即可「消風」快速洩水,有效降低水位,避免原本有支柱容易阻擋雜物、上游急湍洪流未能及時宣洩而盈溢,造成龍潭里地區淹積水的老問題。

參與啟用典禮的貴賓有雲林農田水利會長林文瑞及團隊、斗六市長謝淑亞、斗六市農會理事長林萬福、賴明源、林岳璋、林聖爵三位縣議員、黃尤美、賴瑪玲、蔡孟三位市民代表、立委張麗善秘書何圳鈞、在地龍潭里長關紋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芳雄、及農民鄉親等,場面熱鬧。

雲林農田水利會長林文瑞表示,原本啟用超過一甲子的後庄子埤「六孔仔」功成身退;新工程使用最新式的橡皮壩,功能更佳,且解決排水斷面不足的問題,有效改善了斗六龍潭地區淹水的情形,可謂繼往開來,後庄子埤制放水門改善工程,堪稱是水利事業永續經營的典範。

後庄子埤創建於清道光22年(西元1842年),為穩定取得水源,由當時業主佃農共同於現址施設草埤,引取芭蕉溪水灌溉,位處斗六市芭蕉溪(大潭排水)龍潭橋下游處。民國45年由於接連兩次颱風豪雨侵襲,草埤堰堤慘遭摧毀,當時斗六農田水利會謝堡丁會長,在農復會及美援經費技術的支持下,改建為六門制水閘門堰堤(地方俗稱六孔仔),隸屬雲林農田水利會斗六工作站管轄,灌溉面積約362公頃農田,為斗六地區重要灌溉水源。

「六孔仔」歷經六十多年的歲月,既有制水門設施已呈老舊,墩柱妨礙水流且常有大型雜物(門板、床板、木桌、沙發座椅…等)阻塞其中,造成芭蕉溪上游龍潭社區排水無法宣洩,淹積水情況頻繁嚴重,附近居民、農戶及眾多租屋的國立雲科大學生深感困擾。

案經斗六市長謝淑亞、龍潭里長關紋舜及地方相關人士陳情,雲林農田水利會在獲得行政院農委會專案補助4700萬元經費進行改善,工程內容為自動倒伏橡皮壩1座(長26.1m,高1.8m)、排砂門及取水門各1座、操作機房1座,並可視訊監視及遙控,工程於106年8月工程竣事,是一座灌溉兼防洪俱備之現代化渠首工程。


▲新式橡皮壩工程沒有排水孔支柱,可在數分鐘內即可「消風」快速宣洩有效降低水位。(圖:記者張立明攝)

「六孔仔」功成身退,新建工程繼往開來,將使得龍潭地區淹積水的情形獲得改善,同時也穩定了農民會員灌溉水源,而為了營造良好親水環境,雲林農田水利會更在工程週邊繼之以綠美化工程,以達水利事業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功能目標。

關鍵字:雲林 斗六 芭蕉溪 大潭排水 制放水門 宣洩 淹積水 灌溉 雲科大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