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君「還原」創作展 B1F紙雕展品 (圖:趙雨化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葉芳榕/臺中報導】

還原 Return to Universe
萬物無限,發心單純。回歸自然,回歸純粹,回歸完成每一件小事的愉快心情。當迷惘的時候,就回歸原點。  by  魏少君 JuneJune Wei

策展人趙雨化介紹:魏少君是社會學系博士畢業,但因喜好美術題材,沒有走學術場域,就毅然決然地進行藝術創作之路已四至五年。這次在菩薩寺維摩舍開放空間,魏少君推廣善的藝術展出全新的創作紙雕,展場陳列作品呈現著後現代的方式,不只是將紙雕作品框在裱框當中,將大型的紙雕創作懸吊在室內的空間,透著日光、燈光,作品光影的互動讓人驚豔。正式的展場會要求有外框,紙的碎弱性如此開放式懸吊,是魏少君、趙雨化在展出要克服的難點,這也是傳答在工作室創作時真實的樣貌,也是一種解放狀態,菩薩寺維摩舍同意他們如此展出也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魏少君「還原」創作展 紙雕展品 (圖:葉芳榕攝)


魏少君很喜歡動物,選擇「還原 Return to Universe」這主題是因為他認為每種動物代表著一個人的情緒和面向,都值得被愛護,重新詮釋了保護動物的想法,以個人的內在面向來模擬這事,這計劃是去年底才開始,在工作室中動物是還在長的,魏少君仍在持續創作,對他來說展出的重點不是作品,而是走進來的一般人是否能體驗到一種單純或是安靜的感覺,這是他想傳達的,希望可以幫助人回到其自發性自己的還原點。

展出作品中的動物都是魏少君私人較關注和喜歡的,北極熊創作是來自於新聞中說北極的溫度在上升,作品魏少君使用單一元素刻滿與其他作品不同,策展人趙雨化分享到他創作這隻北極熊是沒天沒夜,她覺得魏少君在創作這件作品當中有很明顯地內在轉換,比如耐心、定力和想要完成的決心,思想和技術上也有所提升。此外在展出的作品上可以看到魏少君速描動物的線條在創作上面,他很喜歡畫畫,這些只是幫助定位,和刀法要走的紋路是沒有太大關係,有兩次的經驗在作品上可以傳答很多事情,白色的作品上可以看到鉛筆的線條在上面卻不影響到完整性,反而讓作品活潑,有手的事情在其中。


▲魏少君「還原」創作展 B1F紙雕展品 (圖:趙雨化提供)


魏 少君 JuneJune Wei
與藝術的連結是剪紙,光影流轉的經驗,讓我深受感動;剪紙的時候,選擇什麼部分要放下,什麼部分要保留,是最有趣的過程。我認為自由創作,是透過每一次的 創造,完整體驗自己的選擇。


▲魏少君「還原」創作展 紙雕展品 (圖:葉芳榕攝)


Return to Universe 還原  文宣介紹
 
Om,宇宙第一個聲音,一切從此展開。
 
創作的時候,腦海常出現關於如何回歸一份單純的想法,如何一次又一次的連結自身原始天真的美好經驗。以現在的我,該怎麼做呢?我想,如果和自然的一切融合,也許就有辦法了,靜聽海浪的潮汐、感覺山林的微風、沈浸溪流裡的沁涼或是迎接太陽的溫暖。與動物們也和睦地相互依存了,那真是療癒啊!這樣的感覺,小小聲的鼓勵著我要愛護地球,因為那讓我重返心中的自己。

於是,還原系列,我想表現重新與地球連結好的自己。

創作了許多動物,想提供友善放鬆的氛圍給環境,也許一個笑容就讓人開始關心自己與世界,並且也投入一些作為來創造愛給其他,一想到有這樣的可能,就覺得創作是很開心並且有意義的事情,信任自己是被愛的,於是心情自發的回歸了平衡與寧靜。

總覺得生活在高度資本主義裡,記得我們擁有感受、創意和行動力是重要的!習慣的機械反應與不存在的恐懼,常抑制了自身價值的發展。為了接近內在的快樂核心,我關心如何與自然連接。我以創作來為自己的宇宙建立還原點。

一份原始又單純的心情是無與倫比的。 每個人心裡都有獨一無二的快樂泉源,學習行使想像力與美感,在面對恐懼、焦慮、或者迷惘的時候,還原到一份初發心。這個展出,我嘗試以紙刻打造自己與他人的天真喜樂。因為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成為我們的未來。


▲魏少君 紙雕展品 (圖:趙雨化提供) 創作靈感來自西藏唐卡「馴象圖」佛法故事,六張小象由黑轉白作為調伏內在心性的比喻,在紙刻完成之後,以水彩濃淺渲染,表現人們透過不斷地保持意識,最終還原為自我覺醒的純粹狀態。


展覽資訊:2018.09.08 (六) - 2018.10.07 (日)
開放時間:二三四五 / 13:00-18:00 六日例假 / 09:00-18:00 一休館

主辦單位:Vima House 維摩舍
策展單位:趙雨化 Chao Rain
協辦單位:IBS 菩薩寺

展覽地點:維摩舍 Vima House
     台中市大里區永隆路153號 04-24079960


▲魏少君 紙雕展品 (圖:趙雨化提供)

關鍵字:魏少君 還原 Return to Universe 趙雨化 菩薩寺 維摩舍 紙雕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