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張善政頒獎首獎得主獎金新臺幣60萬元。 (圖╱記者范文濱攝)


記者林凡立/桃園報導

桃園市立美術館主辦的「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以下簡稱桃源獎),經去年(2022)6月初審,選出15件入圍作品共同參展並角逐獎項,日前在經過複審國際評審團審慎的評選後,今(21日)下午舉辦頒獎典禮,現場揭曉最終得獎名單。「桃創獎」首獎由戴爾芬・普伊耶(法國)以作品《引體向上》獲得,「優選獎」三位得主為貝倫・桑塔瑪琳納(阿根廷)《移民,第一層皮膚:懷舊》、焦岩(中國)《無法站在你身旁》、李繼忠(香港)《虛無鄉遠》,「遊藝獎」則由王言然(臺灣)獲得。

包括得獎作品在內的15件入選作品,將自3月21日起至4月30日於桃園展演中心盛大展出。本次桃美館亦搭配展覽策劃國際座談,聚焦美術館策辦藝術獎的展覽機制與議題,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陳貺怡主持,邀請侯瀚如、徐真錫與王嘉驥分別就城市美術館經營與當代藝術光譜觀察的切角進行對談,重新探討藝術獎之於藝術形制與機構延展的關係。展覽資訊與展覽期間活動請參見桃園市立美術館官網。

本屆獲得首獎「桃創獎」的法國藝術家戴爾芬・普伊耶,長期開發以身體為中心,並結合雕塑和繪圖的實踐方式。獲獎作品《引體向上》以極少的物質構成,讓二維與三維空間共存,希望傳達關於消耗殆盡的探詢,當狀似懸浮的人形彷若達到了人體運動的最高極限,其弱小的「正空間」則會毀壞地呈現在地上,傳達脫序或墜毀的意象。首獎得主將獲頒獎金新臺幣60萬元。「優選獎」中來自阿根廷的貝倫・桑塔瑪琳納,作品為《移民,第一層皮膚:懷舊》,藝術家使用梳洗後撿拾的頭髮,將圖畫、私人日記中寫下的詩句、文字,或書本或歌曲中的字句刺繡在床單上,將移居和身處異地的經驗植入作品;中國藝術家焦岩的錄像作品《無法站在你身旁》,從中國人口失蹤網的詞語檢索出發,以人類學式的影像方法展開拍攝計畫,將自身帶入影像中,探討看似正常的社會現象背後所隱含的權力結構;同樣以錄像作品獲獎的香港藝術家李繼忠,作品《虛無鄉遠》將視角放置於20世紀初的滿州,藝術家根據文獻回顧,透過影像與創意寫作構築了一個七日的時空,藉以探討政治驟然更迭之下,身份「過渡」的複雜過程。「優選獎」每人將獲頒獎金新臺幣20萬元。「遊藝獎」旨在獎勵臺灣籍藝術家新臺幣25萬元至國外遊歷觀摩,拓展國際視野,本屆得主王言然,作品《生產力計畫 2023》以具有參照典範意味的「臨摹」動作,大量地以手工生產IKEA馬克杯,企圖探問陶藝創作者在全球化的工業量產時代該如何自處。

「桃源國際藝術獎」本屆初選獲得62個國家的參賽者熱烈響應,超過687組藝術家踴躍投件。初選入圍的15件作品分別來自臺灣、香港、中國、敘利亞、法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秘魯,類別涵蓋平面創作、空間裝置、影像與新媒體、藝術計畫等多元領域與形式。同步展出的入選作品包括:劉芸怡(臺灣)從《廢墟中崛起》、劉子平(臺灣)《南島聖像》、林祐聖(臺灣)《公路駐村計畫》、曾麗娟(臺灣)《青春日記》、薛又菱(臺灣)《防水裳、運動暫存、9分15秒》、李奎壁(臺灣)《舒適小鎮》、麥拉・阿里・拉塞爾達・弗洛里斯(巴西)《世界地圖》、安德麗亞・費列羅(祕魯)《消化建築》、莎拉・奈姆(敘利亞)《高空》、費利佩・卡斯特爾布蘭科(美國)《漫遊》。


▲桃園市立美術館代理館長王麗娟與優秀藝術家 。 (圖╱記者范文濱攝)

關鍵字: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源國際藝術獎 桃源獎 桃園展演中心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