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鏡淳縣長與張宜真局長、新豐鄉長徐茂淦、羅春蘭議員等人,參觀感受福興社區裝置藝術「織福惜福」休憩亭。(特派記者張建奎攝)


【亞太新聞網/特派記者張建奎/竹縣報導】

新豐鄉福興社區當地農民以約600公斤稻草結繩、由30名阿公阿婆齊心將54條草繩透過編織的手法,加上在地盛產網紋哈密瓜的「網紋」,延伸設計燈飾及西瓜造型椅點綴,由藝術家林高正帶領陪伴設計,以白色鐵件製作骨架後,結合現代幾何造型與在地傳統稻作瓜果農產,打造出一座白棕相間,長420公分、寬300公分、高240公分的社區裝置藝術「織福惜福」休憩亭,在福興社區活動中心前。

縣長邱鏡淳表示,縣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生活藝術行腳計畫」,以藝術為平台,體現、發掘在地美學與生活故事,加以媒合藝術家協助,透過藝術家創作經驗分享、社區陪伴,引領民眾發想生活空間藝術美化,以追求「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精神價值,歡迎鄉親前來福興社區共享居民與藝術家一同協力完成的作品,重新發現質樸鄉村之美!

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織福惜福」在福興社區理事長徐逸欣、總幹事林志男的帶領下,約有300人次居民參與十堂豐富、多元的藝術前導課程,包含生活藝術講座、色彩學、環保手工皂、藍染手作課程、並赴宜蘭珍珠社區交流草編技藝等,在「社區藝術願景論壇」課程裡,居民說出希望改造的閒置公共空間、分享目前觀察到的在地問題,以及社區裡重要的文化資產如福龍宮、淨修院的種種故事,社區居民一起動起來,共同參與「織福惜福」作品的施作,此外更運用課程所學,製作藍染窗簾、桌巾,將社區活動中心佈置得美輪美奐,希望美化環境後,引入一系列課程,大家能時常到活動中心走動、相聚。

福興社區位於新竹縣新豐鄉西北方,北邊緊鄰桃園市新屋區,大部分居民務農種植稻作、西瓜、哈密瓜、香瓜、番薯,屬於偏遠典型農村社區,近年來因少子化及青壯年離鄉人口流失等因素,人口銳減,但社區內的老人家們活力充沛,獲選新竹縣微笑社區。休憩亭社區藝術裝置「織福惜福」設立於溪南福龍宮、福龍國小、福興社區活動中心黃金三角區內,為質樸的務農村落注入有特色的共同記憶,阿公阿婆可以帶著孫子一起到亭子內乘坐,話說種稻、瓜果豐收,以及居民齊心,共同打造生活家園的故事。

「社區生活藝術行腳計畫」結合了公部門、專家、藝術家和在地居民等一同思考屬於社區的多元面貌,讓藝術融入社區議題,成為溝通的媒介,使社區對於藝術的想像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擁有更多元、更豐富的可能,未來將持續深耕、改造社區空間,讓社區們的街角藝起亮起來。

 

關鍵字:福興社區.草繩.「織福惜福」.休憩亭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