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人口數呈現下滑趨勢。(圖/中衛中心提供)


【亞太新聞網/財經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日本自西元1950年代以來,人口持續往大都會圈流入,地方圈人口連年減少,城鄉差距愈來愈大。曾經參與地方創生推動的前總務大臣增田寬也出版之書籍《地方消滅論》更推測,2050年將有近900個地方市町村面臨人口減半的「滅村」危機。臺灣的未來,似乎也朝著同樣的趨勢邁進,這是你我都應該正視的國安危機。


▲台灣人口過癖集中都會區。(圖/中衛中心提供)

█消弭城鄉發展差異 日本經驗值得借鏡
近5年來,臺灣人口同樣集中在大都會區,其餘地區均呈現人口減少趨勢。整體而言,臺灣正踏上與日本相同的道路,年輕人湧入大都市工作,但鄉村人口卻變老變少。

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工作小組分階段走訪國發會提出之134處人口外流嚴重及區域經濟相對弱勢的鄉鎮區,發現少子化及人口高齡化是共通特點,如雲林古坑鄉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劉清極理事長表示,華南社區全盛時期有超過500位住民,目前只剩300餘位,平均年齡超過75歲,人口稀少、經濟活動衰微的市郊化現象,更造成區域發展嚴重失衡。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將促使這些鄉村人口無法支撐當地消費經濟,造成小型店鋪倒閉歇業,地方政府財政將無法自給自足,也無力給予居民與都會區相同的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

「地方創生的目的在於恢復城鎮的經濟活力。」中衛中心表示,借鏡日本「城鎮、人、工作創生」為核心之推動經驗,臺灣如何透過產業政策,推動多元性的基礎建設,扶植地方產業發展,提供穩定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從大都市回流鄉鎮,消弭區域發展的落差,使地方經濟重新活過來,成了臺灣地方創生的重要議題。

█分享國內外6大創生模式與案例
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工作小組就工作小組觀察國內外創生案例,試圖歸納出6種創生模式,期盼協助地方,能從自身的DNA中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

◆模式1:移居地方開創新事業
「地方魅力X設計思考」創造既獲利又永續共好的商業模式──日本新潟「里山十帖」。為親眼目睹並體驗學習日本飲食文化根基作物-稻米是如何被種植出來,2004年決定將公司從東京搬到新潟縣南魚沼市的《自遊人》雜誌的創辦人岩佐十良,從一開始預計只停留2年,到不知不覺地過了10多年才真正獲得大量稻米的知識與情報、農業未來發展,以及瞭解當地的潛在魅力。2014年更在外界一致不看好的狀況下,仍勇於在新潟的大澤山溫泉區開了一家以生活風格提案型的住宿設施──「里山十帖」,這個顛覆常識集結各種雜誌專題的旅館,竟在開業3個月達9成高的住房率,成立以來屢獲GOOD DESIGN AWARD等多項設計獎肯定。

「里山十帖」也與在地農業與觀光合作,建構因地制宜的「共好商業模式」,讓旅館成為地方與生活風格的展示櫥窗,創造可以摸得到、吃得到、用得到及感受得到的在地特有風格體驗,進而帶動了觀光人潮與活絡地方產業。

◆模式2:斜槓創業平衡城鄉
建構連結城鄉的食農互助生態系──樹合苑。近幾年翻轉年輕世代人生規劃的「斜槓」風潮,也可望成為創生地方的新勢力。

2007年創辦臺灣第一個友善農夫市集──合樸農學市集的陳孟凱博士,10多年來致力於推動,讓小農可將農產直送到消費者手中,以凝聚友善食農的生產者、消費者與協助市集辦理的志工,形成互助互惠的社群,為友善耕作小農們創造永續的發展途徑。

2014年陳博士為擴大合樸所凝結的社群力,便打造了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相遇的空間──樹合苑。陳博士在這個連結城市與鄉村間的新形態場域,為有志投入食農產業的人設計一套斜槓精實創業課程;透過有系統性的「在職」與「參與」式創業實務性課程設計,為友善食農產業育成人才、催生新事業體,以擴大連結城鄉的食農互助生態系,讓每個城鎮可以因應當地農業特色,繁衍出具在地性的社群,再透過社群間的連結,串聯出一個鄉間宜居的食農生態系。


▲樹合苑。(圖/中衛中心提供)

◆模式3:運用創新思維加值地方傳統產業
讓衰微的地方傳統工藝展現新貌──彰化埔鹽「旺仔雞」。具有豐富人文特色、產業歷史的地方產業,不僅與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當其面臨資通訊科技廣泛應用及全球化市場競爭,雖然導致原有產銷體系質變而日漸蕭條,卻也帶動新一波轉型與升級的契機,讓積極投入的有心人運用創新思維甚至是科技應用,帶著地方產業走出它具有個性化、多元性的新穎風貌。

例如彰化埔鹽地區的雞毛撢子產業,曾以整個家族與村落為班底,發展出每月三萬支產量的生產基地,卻在吸塵器問世、洗車業興起,及廉價塑膠製品的衝擊下,逐漸沒落到僅剩1家。然而年輕設計師姜文中結合生活美學、感質體驗的設計手法,讓雞毛撢子一變成為辦公室的療癒小物,受到現代上班族廣大歡迎。

在這樣地方創生意識逐漸擴散的氛圍下,將帶動更多的創意發想,並推動著地方產業邁向正向質變之路。


▲彰化埔鹽「旺仔雞」。(圖/中衛中心提供)

◆模式4:地方企業延伸事業經營範疇及規模
一產六級化,帶動地方創生發展──彰化埤頭「聯米企業」。位於彰化縣埤頭鄉的臺灣最大米廠之一的聯米企業(中興米),深信只有透過企業化的經營管理才能為農村帶來成長契機。基於地方共好理念,成立產銷班契作改善農民收入,並推動自然農法,以創新精神讓臺灣米成功外銷日本。

聯米企業近年來為帶動彰南城鄉創生發展,成立了「稻香創生在地共榮平台」,以臺灣穀堡為核心,設立彰南地方特產專區,除提供地方特色企業進駐外,也積極輔導在地青年創業,以稻米產業來拉動地方創生,是地方企業擴大營運規模,帶動彰化埤頭地區產業經濟的典範。

◆模式5:企業跨域投資地方
從半導體跨足到農漁業──高雄彌陀「安永生技」。縱橫半導體產業超過30年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以肩負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的使命,於2012年成立「安永生技」, 2018年更斥資6億元在高雄市「限界集落」(註)的鄉鎮──彌陀,打造「產銷一條龍」的世界級水產加工廠,採用半導體級的廠房,結合食品安全監督機制,應用日本高科技冷凍技術──細胞活存技術(Cells Alive System,CAS),讓冷凍過後的魚獲保有「現撈」鮮味。在嚴格管理源頭、加工及倉儲配送流程,大幅提升彌陀區龍膽石斑、龍虎斑、虱目魚、金目鱸等水產品價值。

此案例是大企業將新投資的公司設置於鄉間,帶動當地就業的最佳典範 ,未來安永除積極發展在地水產業,更將進一步在臺南、高雄、屏東等地推動「共享經濟」,透過保冷技術幫青年養殖戶把產品賣到穆斯林地區及全世界。

限界集落──此說法出自於日本高知大學人文學系教授大野晃,意指65歲以上人口過半的村落,高齡化問題嚴重,維持共同體(村落/社區)機能已達極限。

◆模式6:生活機能規劃完備之新市鎮創生
從育兒到長照設施一應俱全──日本千葉「尤加利之丘」。新市鎮開發多由企業基於商業利益進行大規模的造鎮規劃與建案銷售,然而日本不動產開發商「山万」卻顛覆傳統不僅以商業利益考量,更融入了地方創生精神,從1971年開始,有計畫開發這個距離東京都心38公里,總開發面積達245公頃的「尤加利之丘」,2018年這個新市鎮已有18,654人入住(7,564戸),每年有計畫性地吸引200戶年輕人移居遷入。

「尤加利之丘」規劃之初即考量了不同年紀居民的生活需求,從育兒設施、地方就業到老人照顧等全方位生活圈的概念切入,除集合式住宅外,建造了農園、托兒所、旅館、養老院,更引進了大型永旺商城(AEON TOWN),甚至打造尤加利之丘獨有的銀髮福祉長照設施園區,滿足居民晚年時不用搬離原有生活圈的需求。

新市鎮的管理機制也顛覆以往,只要是尤加利之丘居民,隨年紀增長打算換房或是入住老人安養設施,山万會買回現有住房,整理翻新後,再以平易近人的價格賣給經濟不夠寬裕的年輕族群,讓想要搬進安養設施的長者有了現金。因此,社區會持續有年輕人加入,讓地方充滿活力。山万花了半個世紀,建造一個適合小孩、上班族及銀髮族的宜生、宜居、宜家的友善環境,獲得各界相當高的評價。


▲尤加利之丘內的高齡照護與學童課後照顧的複合式設施「yutopia」。(圖/中衛中心提供)

█2019「臺灣地方創生元年」齊步走 中衛中心責無旁貸
行政院將2019年定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中衛中心從協助政府推動中衛體系,讓相同、類似或互補產業得以凝聚力量走向國際市場,提升產業競爭力,到隨著講求美感、體驗、特色、文化等三級產業開始躍上市場主流後,中衛中心亦協助推動了許多如創意生活產業、美食服務業、商店街區(商圈)、地方特色產業(OTOP)、農村社區再生及健康照護管理等政策中,深入地方網絡與人脈,累積體系運作的豐富經驗,在面對這個帶領國家走向更美好未來的重大政策「地方創生」上,中衛中心有其責無旁貸的使命感。

中衛中心未來將串聯地方與中央的點線面,以創意生活(工業局)、明日城鄉(中企處)、文化路徑(文化部)、臺三線浪漫大道(客委會)、農村社區再生(農委會)、長照2.0(衛服部)等多元模式,協助政府推動各項地方創生政策。


▲中衛中心地方創生小組要為地方注入新活力。(圖/中衛中心提供)

於此同時,中衛中心亦自主投入資源,構築臺日地方創生產官學研技術合作平台,以成為「亞洲地方創生研究中心」為願景,展開「臺日地方創生高峰會」、「臺灣地方創生學校」、「地方創生通訊」──《地方創生way》、「限界集落鄉鎮實質輔導及事業化經營」等各項具體措施,積極培育在地經理人,引領臺灣產官學研共同關心地方創生議題及善盡社會責任,為振興地方創生發展持續努力。

臺灣這個寶島,向來是以豐厚人情味為國際人士所稱許,各地方還潛藏著許多尚未被發現的可能性,等待有心人士發掘。中衛中心相信只要改變看事情的角度,串聯城鄉之間的資源、善用地方獨特魅力,一定能為地方創造嶄新的未來、也能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另一個全新的價值!(本文摘錄自中衛中心出版《地方創生way》01翻轉未來號,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11

關鍵字:地方創生way 中衛中心 亞洲地方創生研究中心 臺日地方創生高峰會 臺灣地方創生學校 地方創生通訊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