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守喜與清大師生合作以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結合現代科技種出多次奪得全台冠軍米。(圖/記者蔣彤雲攝)


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站在田埂上,田守喜談起他熟悉的水稻種植,和與清大師生合作以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結合現代科技種出多次奪得全台冠軍米,不免喜形於色。

田守喜從小跟著父親下田種稻,苦做實作,一輩子都在田裡打轉,但是種田很苦,冬天赤腳站在田裡,腳底因為凍出凍瘡龜裂,疼痛不已,曾經一度離開農業到台北賣書,說得書卷氣些就是從事文化事業,後來父母年紀大了又回到家鄉,繼承父親種稻工作,因為從小下田耕作,所以對於水稻的了解很深。

很多人誤以為水稻一生都必須生長在水裡,其實不是,種下秧苗後需要曬田,否則會不斷的分蔑,分蔑的秧苗是稗子,學術上說是無效的分蔑,會搶陽光搶養份搶水份影響水稻的生長,田守喜 今年8月1日種下秧苗後一直沒有放水,直到昨天才放水,期間都在曬田。


▲田守喜與清大師生合作以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結合現代科技種出多次奪得全台冠軍米。(圖/記者蔣彤雲攝)

田守喜說,現在年輕人都不願種田,108年,他和清大電資院合作利用清大師生研發的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從育種、保種、育苗、到整地插秧,秧苗生長過程用大數據記錄下來,再予分析複製,這讓種田變得不再那麼辛苦,年輕人將來想要種田不需要再像從前那麼辛苦了。

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有照相機、葉色版、高度儀,從插秧開始變每天做紀錄,包括行株之間的空間,曬田結束後的灌水,因為這時稻穗裡已經有幼穗,雙十節前後就會大肚子,這時要抽穗,葉色版顏色深淺決定是否需要施肥,作為施肥的參考,這是非常有智慧的儀器。


▲微氣象站每天提供農田附近 1公里內環境的溫濕度、風力、風向。(圖/記者蔣彤雲攝)

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有一個微氣象站 ,利用太陽能板充電,每天提供田守喜農田附近 1公里內環境的溫濕度、風力、風向 ,微氣象站 將收集的數據傳輸到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再將數據傳輸到清大電資院 ,清大再將數據整合分析 ,提供田守喜水稻生長過程所有資訊 , 有了智慧農業數位分析儀, 田守喜無論種植桃園3號米或是目前種植的高雄147 品種,多次奪得全國優良米冠軍,田守喜強調他不追求產量,更在意稻米的品質。

田守喜在鄉下農村長大,從小看著碾米與農事,因此種田的基礎打得很穩,他用友善種田,是傳承父親當年經營方式,父親把米賣給餐廳,收了餐廳廚餘去餵豬,豬的排泄物與農業廢棄物用來做堆肥,冬季稻米收割後,種植的芥菜、蘿蔔都是用堆肥種植,他強調,地養人,但是人也要養地,才能永續的耕作。

關鍵字:田守喜 冠軍米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