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正忠╱屏東報導

土地公廟宇的分布與族群遷徙及聚落開發關係密切,是理解屏東這塊土地的關鍵鑰匙,縣府特別以「土地公」為啟動點,舉辦學術研討會與走尋活動,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家鄉的歷史與文化,並且透過「土地公精神」的闡述,重建人與土地的友善關係,共同珍惜美麗的家園。


文化處說明九月十八日(週五)上午八點至晚上六點的「屏東土地公文化學術研討會」,地點在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四樓國際會議廳,會中聚集臺灣各領域土地公研究專家。發表主題有排灣族的人地神靈信仰關係、六堆伯公信仰、屏東土地公與財神信仰、屏東平埔族土地信仰、屏東土地公與文化資產,以及屏東土地公的系譜類型等。

九月十九日(週六)則是「走尋屏東土地公」活動,上午將參訪內埔鄉老埤村的五穀宮與老祖祠,以及行銷全世界的南州鄉土地公藝品工廠。

下午則前往佳冬下埔頭三山國王廟、車城福安宮與枋寮大武力福德宮等地,現場有學者專家解說導覽,參與這趟文化之旅保證對於屏東與臺灣歷史的理解有全新的思維。

文化處吳錦發處長說明縣府舉辦一系列土地公活動,最重要的思維是重建人與土地的友善關係。

傳統觀念認為土地是家族與生命的依戀所在,要好好守護傳承給子孫,不能隨便販賣,因為在外奮鬥的人們最後終究是要「落葉歸根」,回到自己的家鄉,這也是東方式的土地觀念的展現。然而,從沿山公路到處張貼販售土地的廣告,令人感慨人與土地的關係變質,土地變成可計價的商品,也就是西方資本主義下,把土地當成逐水草而居、可拋棄的無感情之物。

吳處長表示縣府透過一系列活動讓人們體會到土地上的一棵樹不只是一棵樹、一棟房舍不只是一棟房舍、一場祭典不只是一場祭典;我們有共同的情感與記憶,所以組合成家族、聚集成鄉里、建立成國家。

 

關鍵字:認識屏東 從土地公 出發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