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機轉專注作用於突觸後6/1已獲健保給付生效 副作用低提升用藥遵囑性 給予14萬家庭治療新希望


記者鍾翠珠/台北報導

「我最不想就是讓年邁的母親自責沒有把我照顧好,什麼時候發作誰也不知道,我就告訴我自己,我一定要好好治療。」癲癇患者張小姐回想每次發作,母親的自責與難過,讓她決心要勇敢面對癲癇。

林口長庚腦神經內科系吳禹利主任表示,許多民眾都有錯誤迷思,以為癲癇症是會遺傳的,其實不然。他說,癲癇是一種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起的腦部疾病,其遺傳的機率並不高,即使家族沒有病史也可能發病;且各個年齡都有可能發生癲癇。

目前癲癇的診斷,主要靠臨床症狀判斷,臨床檢查則有血液檢查、神經檢查、腦波檢查、電腦斷層、腦血管造影和核磁共振攝影等,確立腦部造成癲癇可能的原因。治療部分過去10多年一直沒有突破性新藥研發,但現在全新機轉新一代抗癲癇藥物(perampanel)的出現,無疑引領患者進入下一個新里程碑。

吳禹利醫師進一步說明,國內現約有14萬癲癇病友,30~40%使用1種以上抗癲癇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而新一代抗癲癇藥物為專注作用於突觸後高選擇性、非競爭性之AMPA受體拮抗劑,與過往藥物機轉截然不同,不僅副作用較小,更克服1天需服用多次的缺點,且新藥針對較嚴重的續發型全身發作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高達六成治療後明顯降低一半以上的發作頻率。

最後台灣癲癇之友協會陳瑞珍理事長也強調,癲癇並不可怕,痊癒機會也很大,只要患者如能謹遵醫囑定期服用抗癲癇藥物,便可減少或消除癲癇發作。現在新一代抗癲癇藥物在今年6月1日已通過健保給付,適用於12歲以上癲癇患者,局部癲癇發作併有或未併有續發型全身發作之輔助治療。

 

林口長庚腦神經內科系吳禹利主任(左1)呼籲,癲癇並不可怕,患者只要謹遵醫囑定期服藥,便可減少或消除癲癇發作。(記者鍾翠珠攝)

關鍵字:抗癲癇 新藥 有效降 發作頻率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