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農家春耕,滿滿驚喜,元智大學的同學們歡喜的準備秧苗。(圖/元智大學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丘曉地/中壢報導】
為讓年青的大學生也能親身體驗農業生態與永續發展的關聯,元智大學永續發展社會責任中心近日帶領學生前往新竹縣新豐鄉「禾豐好食」有機農場,親身參與稻作農耕,學習如何在科技與生態共存守護糧食安全,帶領的中心主任王瑄老師二十四日表示,現代農業機械化雖提升了耕作效率,但人力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需要有更多有經驗的年青人來注入。
現代年青人比較少機會親身進行農耕機會,元智大學永續發展中心透過大學社會責任的計畫,讓同學們前往有機農場進行體驗有關如何利用機械來代替人工插秧和種植的過程,這次課程共分兩次進行,首先讓學生參與出秧,學習如何整理秧苗並確保幼苗的水分與養分,兩週後,學生再次回到田間,進行捲秧苗與插秧,親眼見證自然生生不息的奧妙。
管理學院學生何心瑜分享她的體驗時說,她原以為機械化能完全取代人工,但實際操作後才發現,農民仍需依據泥土含水量與秧苗狀況進行調整,才能確保最佳生長條件。這場體驗不僅挑戰了學生對農業的認知,也讓他們更深入理解農業的智慧與價值。
王瑄老師則是表示,即使農業朝向自動化發展,仍舊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過去幾年,天候乾旱導致水源缺乏,農民除了需搶水灌溉外,禾豐好食也因應環境變化,將部分面積改種抗旱作物高粱,但收成後卻面臨無市場可銷售的挑戰,促成了「海豐高粱酒」的誕生,事實上,小農在品牌塑造與行銷通路的拓展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