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有效防蚊 正確觀念少不了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登革熱疫情日漸緊繃,短短兩週,全台感染人數從千餘人激增到近六千人!為了有效避免蚊蟲危害,不少民眾會選購防蚊產品,但市面上防蚊產品種類眾多,到底要如何選用才能達到最強的效果及最佳的保護。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祕書長黃毓惠醫師表示,目前市面上可用於人體皮膚之防蚊產品,主要分為「具藥品許可證含DEET的產品」以及「不具有藥品許可證含植物精油及植物油的產品」。

黃醫師說明,DEET(diethyltoluamide),中文名稱為敵避、待乙妥或避蚊胺,此成分可影響蚊子嗅覺,進而減低其叮咬皮膚的機會。不過許多人對含有DEET成分之產品均有錯誤迷思,以為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實際上DEET成份由上皮吸收劑量很低,約20%,且據各國研究也顯示,DEET對嬰幼兒、孕婦無特殊不良反應,使用10%以上的藥劑塗布於皮膚上通常能夠保護2小時;20%以上可保護4小時;30~50%的濃度則可以保護6到8小時。建議需要長時間待在戶外、疫情時期及所處環境蚊子較多的地方,應優先選用此類產品。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醫師則指出,巿售常見精油成分的防蚊精油、噴霧、手環等產品,防蚊效果及安全性並未經衛生單位確認,其效能通常比較不明確,長期使用的安全性也還有待確認。建議民眾購買防蚊產品時,可檢視其產品包裝上是否具有衛生福利部核准字號 (衛署藥製字第○○○○號、衛署藥輸字第○○○○號)。其核准適應症為「驅除蚊、蒼蠅、蚤、蝨、水蛭等害蟲叮咬」。

圖說:  黃毓惠醫師(左)與邱品齊醫師(右)提醒民眾,慎選含DEET成分並取得衛福部藥品製劑許可證的防蚊產品。(記者鍾翠珠攝)

關鍵字:登革熱 警報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