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文濱/桃園報導

為求資源有效開發和利用,建構資源循環零廢棄的綠色城市,桃園市政府率亞洲之先於104年9月24日在中壢古華飯店舉辦「循環經濟在桃園」趨勢論壇,邀請荷蘭、德國、國內專家及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共同與會,剖析循環經濟的商業運作模式與推動實例,也未來推動航空城計畫時亦會將這種不斷循環再生的經濟體系與運作模式納入考量,讓桃園成為循環經濟典範城市。

循環經濟」是有別於傳統自生產、使用、到廢棄的線性經濟,強調的是從產品的設計、製造、物流、回收,甚至包括商業模式、供應鏈等,講求能夠應用再生且能不斷恢復的方法,例如使用再生能源、減低能源消耗、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讓整個經濟運作可以循環不息,並使資源能更有效地被利用,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這對資源有限、並高度倚賴經貿發展的台灣,是相當具關鍵性的未來經濟模式。

桃園市政府論壇第一日也促成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與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簽訂合作備忘錄(MOU),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出席時表示循環經濟為未來產業新趨勢,潛在經濟效益龐大,期荷蘭專家的經驗可成為桃園市邁向循環經濟的借鏡。

這次論壇邀請的國內外專家皆為一時之選,包括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暨創辦人黃育徵,他將從國際上推動循環經濟的趨勢談起,並指出生質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和價值,為台灣投入開發此一領域提供建言;而來自荷蘭Metabolic顧問公司的CEO暨創辦人Eva Gladek及CFO暨永續發展顧問Sanderine van Odijk,由循環經濟的特色分析與關鍵策略切入,並從推展循環居住環境、循環農業等實際經驗,帶來北阿姆斯特丹後工業區轉型為高循環利用的精彩案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完成的研究中,對於目前農作物生產方式與相關政策的重新設計建議,印證循環經濟所帶來的好處。

現任台灣瑞曼迪斯(Remondis)的負責人,以及廢棄物整合與資源化技術專家的Silvio Löderbusch,特地帶來德國沼氣產業的成功經驗,做為台灣發展生質能源產業的參考。

荷蘭Delta Development資深策略顧問Olaf Blaauw則提及「循環示範點」的概念與發展經驗,以促進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轉型。身為永續領域的專家,荷蘭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組織資深計畫經理Marc De Wit特別介紹了該組織所開發的循環城市評估方法,以及推行成果和未來應用在桃園的可行性。曾負責協調執行荷蘭政府推動循環經濟相關計畫的實施循環經濟(Implement Circular Economy)公司創辦人暨總監Douwe Jan Joustra,則以更全面性地分析應該如何結合政府與民眾的力量,共同打造一個循環的城市,值得做為桃園市邁向循環經濟的借鏡。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張昌財博士表示,「循環經濟」已成為當前最受全球矚目的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循環意指產品在製造過程中,不論是物質或能源都能夠再利用、再生,使得資源與能源不會被浪費與丟棄。

這部分正好與市府開發北臺灣唯一的環保科技園區理念不謀而合;相對地,有機的物質則可以透過堆肥及回收等方式,讓其所蘊含的能量回歸生態圈內,例如新屋區榮獲農委會第1屆經典神農獎的「三信至善」養豬場,斥資5億元打造全台第一間水資源循環,透過風力、太陽能及沼氣發電並行的養豬場,以環保、循環、再利用的方式完美體現;市府規劃建設兩座大型生活污水處理廠,建好之後,每日可產出15萬頓再生水,除此之外,市府未來也將針對廚餘、廢食用油、水肥、有機污泥、樹枝葉等具生質潛能之廢棄物,規劃成立「桃園市生質能中心」,達成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的目標。
 

關鍵字:亞洲 循環經濟在桃園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