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淑華/南市報導
 

據統計,八成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嚴重困擾的背痛,因背痛求診的人數,僅次於感冒,健保局統計,國庫為治療背痛的花費,一年高達七十六億,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骨科趙樹儀醫師表示,治療背痛的難題,在於脊柱的構造精巧複雜,大大小小的神經、椎骨和軟骨、椎間盤、肌肉組織、韌帶,都互相牽引,只要一個環節出錯,就可能引發背痛;不同原因的背痛,治療方式也不同,及早請醫師評估很重要。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骨科趙樹儀醫師表示,不同原因的背痛,治療方式也不同,及早請醫師評估很重要。(記者杜龍一攝)

 

趙樹儀醫師說,以發生原因而言,下背痛可略分為軟組織受傷或背部筋膜發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及其他少見的原因。過度的使用脊椎常常是最根本的原因,扭傷與過度「靠腰」,包括不當的姿勢,搬重物,過重的工作負擔,長時間固定的姿勢、久站或久坐,重複多次的彎腰,皆容易引起下背痛,或是加重背痛的症狀。

 

一般而言,肌腱炎或肌肉疲勞經過適當的休息即可恢復,若持續累積而未適當休息,肌肉就會失去彈性,緊繃痠痛並持續發炎,形成肌肉「痛點」這時就不是休息能輕易解決的,需再藉助藥物及復健的治療才能減輕症狀,但基本上這並不會影響到神經系統。而輕微椎間盤突出時也只有下背局部的疼痛,只要適當給予脊椎休息,或加上藥物及復健治療,常有不錯的改善.但若突出的椎間盤太大,或沒有及早治療而任其發展,會壓迫到脊椎神經而產生下肢麻,痠,痛症狀,此時,藥物,復健就不見得有效,常需手術摘除突出的椎間盤軟骨。

 

至於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起因於長期的脊椎的關節間不穩定產生關節磨損及贅骨增生(俗稱的骨刺),初期會有關節活動僵硬及疼痛,隨著關節週圍的韌帶和脂肪層因長期關節炎造成纖維化而變硬,再加上骨刺的夾擊,脊髓神經就會被壓迫,這時病患不但腰痛、走路走不遠,還伴有下肢的麻木感,有時連拖鞋掉了都不曉得! 更嚴重的病患還會有抽筋、下肢無力、脊肉萎縮或無法行走的現象,這時就須手術移除壓迫神經的骨刺和韌帶等組織,並建立穩固的脊椎結構才能解決症狀。高齡化的社會結構伴隨著老年性骨質疏鬆發生的機率持續上升,因骨質疏鬆而輕微跌坐或受傷就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所引起的背痛屢見不鮮!「保(骨)密防跌」 便成為照顧老人家的必備課題。

 

儘管醫學界不斷尋求能治療背痛的萬靈丹,但最根本的還是預防勝於治療,例如良好的姿勢,儘量減少背負重物,讓腰椎以及附近骨骼、關節不受過多重力壓迫,加上適度的運動,強化肌肉的肌力與耐受力。對已經有下背痛問題的人來說,對治療一定要有耐心,因治療不可能立竿見影,畢竟大部份背痛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所引起,當然也必須花相當的時間慢慢調整回來。趙樹儀醫師提醒民眾,平常要多注意正確的姿勢以及避免傷害腰椎的動作,若有下背疼痛的情形需及早請醫師評估,判斷背痛原因是什麼,千萬不要輕忽問題的嚴重性,如此才能擺脫惱人的下背痛!

 

 

 


 

關鍵字:台南醫院骨科醫師淺談下背痛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