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社會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約20餘年前開放外籍勞工,目前在台灣的外籍勞工近60萬人,創下史上新高。然而這批移民勞工普遍缺乏關注,被排除在勞基法外,薪資經常不到基本工資,沒有例休與工時限制。



▲台灣外籍勞工不平等待遇情形嚴重(圖片來源:網路)

根據《聯合報》報導,目前在台灣的移民勞工近60萬人,他們填補了台灣的勞力缺口,報導指出,有約23萬人為家事類(看護、幫傭)勞工,與產業類勞工(漁工、工廠、營造、製造業等),這批人被排除在勞動基本法外,薪資、休假、工時等等都不受規範與保障。百分之68的看護勞工表示「從來都沒放過假」,且明明來台的工作是照護,卻還被當成傭人做份外的工作。

根據統計,家事類型工作外籍勞工的薪資約在16,000元上下,遠遠不及勞基法,工時高達17個小時的情況在所多有,同時幾乎沒有常態性休假,只能待雇主於大型節日時偶有數日可休假,一旦受雇勞工將多數薪水寄回鄉後,往往自己所剩無幾,須忍受著惡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此外,由於海外勞力輸入市場龐大,眾多海外人力仲介業會先向他們收取一筆可觀的費用,使得他們在台灣領取第一筆薪水之前,就已經積欠本國人力仲介業一筆可觀的貸款(仲介費用),等於來台工作的薪水都被優先拿去繳交欠款,還沒賺到錢就先被負債務。

而台灣的相關法令也是間接的有意隔離這類外籍勞工,使其無法真正成為本國合法藍領,國籍法原本規定為,外國人若「每年合計有一百八十三日以上合法居留之事實繼續五年以上」,則可以申請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然而修正後的國籍法施行細則第五條,卻明文規定外籍幫傭、勞工、漁工這幾類外國人居留在台灣的時間,不納入計算。(求學亦不納入計算)

當然,不合情理的地方,在於一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台灣都工作十年以上,卻依舊無法取得本國籍,也就等於這些外籍勞工無法取得合法身分獲得正常的工作待遇。

當然,政府保護本地藍領階級,防止外國勞工取代本國藍領的保護政策是可以理解,然而在人權上,台灣雇主以遠低於勞基法的標準聘用外籍勞工,也是崇尚法治的台灣難以掩蓋的陰影。台灣長期產業無法升級,經濟倒退,台灣雇主也從好佔便宜的外籍勞工下手,導致本國藍領看不到未來,外籍藍領在台受苦虐一樣只是過客,對於台灣國際聲望還是有不良影響。
 

關鍵字:外勞 勞基法 不平等 歧視 勞工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