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解放軍海軍艦載機殲-15(J-15)據媒體指稱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因此這架仿自俄羅斯SU-33的艦載戰鬥機可能會尋求俄羅斯協助改進,否則可能另覓替代機種。


▲根據媒體報導, 殲15發展面臨重大瓶頸,恐需求助俄國(圖片來源: 網路)

雖然今(2016)年3月中國媒體才公布了殲-15戰鬥機於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訓練過程的照片,也透露出了掛彈畫面,而去年殲-15也進行了夜間自遼寧號起飛的訓練,不過離真正的實戰狀態還相當遠。

根據《漢和防務評論》報導,殲-15戰鬥機存在著許多技術性問題,且殲-15至今服役已達四年,至今卻僅僅生產了16架,始終沒有真正進入量產狀態。但這更會直接影響到飛行員訓練與航艦實際操作任務的情況,根據漢和判斷,依照現有飛機數量與訓練情況來看,中國至少在5到10年內無法擁有足夠的艦載機飛行員。

報導認為,殲-15的技術問題導致無法真正投產,至今也仍未進行艦上維修實驗,即使勉強構成戰力服役,也將是妥善率極低、故障率不斷的戰機。

在此窘境下,漢和認為,中國很可能尋找替代性機種,如同當年研製殲-7III型失敗,緊急引進SU-27SK戰鬥機的過程。

至於殲15的替代機種,漢和提出的可能選項只有已經於印度航空母艦運作的Mig-29K與中國開發的第五代戰機殲-31。但俄羅斯不一定同意讓中國引進前者,後者的艦載版本則可能要花10至15年才會實現,緩不濟急。

漢和因此推斷,繼續改造殲15是中共海軍目前的唯一選擇,最可行的作法就是請求蘇霍設計局提供改良方案。儘管此舉等同承認中國仿製SU-33的工程正式宣告失敗

SU-33是前蘇聯在1980年代研發,但是1993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無法負擔起航空母艦艦隊的開銷,一度將生產的24架飛機轉於陸基基地運作,之後才重新於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服役,重回海洋。但是這批SU-33已經是大幅現代化改裝之後的版本,中國所複製的版本,乃是自烏克蘭購入的早期原型機T-10K,因此實際上的戰力是否接近量產型的SU-33也是令人存疑。而在之前印度航空母艦艦載機的競標案中,蘇霍的SU-33也敗給了米格的Mig-29K,因此目前沒有任何產線,如果要為中國重開產線,提供新機,恐怕也非易事。
 

關鍵字:殲-15 SU-33 遼寧號 航空母艦 艦載機 俄羅斯 中國海軍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