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農曆新年是中國民族最重視的日子,春節的起源,是來自耳熟能詳的「年獸故事」,話說遠古之時,一隻頭如獅子身如黃牛的獨角獸,名為「年獸」,「年獸」本被天神鎖於深山,但天神答允每年給予牠一天的自由,一個年三十晚,「年獸」走到民間四處搗亂。

可是當牠走到一戶門前掛著大紅布的人家時,立即跋足狂奔,人們又發現「年獸」害怕熊熊火光及放鞭炮的巨響,於是便興起過年貼紅紙,掛大燈及燒炮仗等習俗,而在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亦代表著避過「年獸」或是「惡運」而互相祝賀一番。

古人的「年」字是以「禾」及「千」兩個字組成的,意味著五穀豐盛,收成良好的意思,農民在歲晚時檢討過往一年的收成,亦對未來一年充滿期望,根據中國歷史文獻記載,自堯舜時代開始,人們就有在新年慶祝豐收、迎接新歲的民間風俗,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既定的傳統節日。

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是一年最後一天,俗稱過年,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在農耕的社會與作物的收穫有關,在殷墟甲骨文上,「年」字亦可能解釋為「收穫」,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穀熟」,所以古代過年與今日原住民的豐年祭相似,表示一年的結束並慶祝作物的豐收,神人同樂,另一方面,祭祀神靈,感謝其護佑,並祈求來年好運。

(資料出處:http://newyear.185.com.tw/StoryDetail.asp?ssn=10996741601

關鍵字:春節 中國 韓國 越南 日本 農曆春節 新年 年獸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