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生活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北市一位年約50歲的李姓婦人表情痛苦,在先生攙扶下跛行進入骨科診間,主訴左臀、左後大腿疼痛兩天,並且一路延伸到小腿麻、痛,甚至有抽筋感覺。李太太是一位上班族,白天長時間於桌前辦公,平常沒有運動習慣,這次腳痛之前也沒有跌倒或是外傷情形,很納悶為什麼突然就痛到跛腳得這麼嚴重。


▲久坐愛翹腳需要起來活動一下(圖片來源:網路)
 
根據醫師初步檢查發現病患沒有腰部不適,但在左臀有明顯壓痛點,疼痛明確由左後臀開始向下延伸,髖關節的內收、內轉等動作也會觸發疼痛感覺,因此高度懷疑李太太並不是常見因脊椎椎間盤凸出造成的坐骨神經痛,而是梨狀肌症候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鍾沛表示,梨狀肌是臀部深層構造,為一帶狀、扁平的肌肉,功能是穩定髖關節,因此舉凡走路時的重心平衡,以及絕大部分需要下肢的運動都會牽涉到梨狀肌。而坐骨神經由腰薦椎神經匯集,負責下肢的感覺以及運動功能,在臀部通常是位於梨狀肌的下方,但是也有少數的變異是坐骨神經直接從肌肉中間穿出。因為兩者緊鄰的解剖構造,梨狀肌發炎、腫脹的時候容易造成坐骨神經的壓迫和刺激。
 
陳鍾沛說,梨狀肌症候群雖然聽似肌肉問題,但成因除了反覆、過度運動和外傷直接撞擊之外,長時間固定姿勢的壓迫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坐姿歪斜、愛翹腳、配上高度不適合的桌椅,更容易導致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以保守治療為主,除了口服的消炎止痛藥物、肌肉鬆弛劑之外,熱敷、電療和梨狀肌伸展運動等物理治療通常效果不錯,反應不佳的病患則可嘗試患部的類固醇注射,極少數患者需要手術切開放鬆梨狀肌。預防方面,避免長時間坐太硬、太矮的椅子和翹二郎腿等歪斜姿勢,坐姿一段時間最好起身伸展臀部和大腿肌肉,有助於避免梨狀肌症候群的形成與再發。
 
因為大多數的坐骨神經痛和臀部疼痛並非源自於梨狀肌症候群,所以仔細檢查以及鑑別診斷相當重要,陳鍾沛提醒民眾,如有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讓專業醫師評估,方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關鍵字:久坐 梨狀肌症候群 健康 神經痛 醫療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