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人見面總愛互道姓名,若是同姓總愛說「五百年前是一家」。這一切都源於六百多年前,山西洪洞縣廣濟寺槐樹下的大移民。大槐樹移民使得洪洞1230個姓氏遍及華夏每個角落。再加上六百多年歷史的推衍,只要他鄉遇同姓,總是同根生。有首歌謠是這樣唱:「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元朝末年,華北天災頻發,水旱災害和蝗災瘟疫接連發生,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同時,由於當局高壓統治,導致紅巾軍起義,戰亂四起,使人口大量減少,甚至出現「禾不入土人相食」的淒慘景象。到了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發生靖難之變,戰亂四年,更加造成了中原人口蕭條、良田荒蕪的荒涼局面。山西由於有太行山、呂梁山等天險為屏障,中原的天災、兵禍幾乎沒有波及到山西,加之外省難民大量流入,山西成為當時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解決中原地區人口稀少問題,恢復中原社會生產,下令將山西人口遷徙到中原地區墾荒。於是就有了從洪武元年到永樂十五年,三朝五十年十八次的這場「洪洞大槐樹移民」。雖然稱為「洪洞大槐樹移民」,但並不是將山西洪洞縣的人口遷走,而是以此地作為集結中轉的樞紐,從這裡出發,將山西各地的富庶人口遷往外省。

遷居的居民在被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路上若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移民,離開了故鄉和親人,卻割捨不了濃濃的鄉情。遷民到了新的居住地點,四處是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幹什麼,都會聯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為了寄託對故鄉的苦戀,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裡、大門口栽種槐樹。現今許多後人也來到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來找尋那令人魂牽夢繞的根,以及緬懷先祖。

關鍵字:洪洞 大槐樹 華夏 先祖 根源 中華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