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台南祀典武廟(大關帝廟)“認祖”湖北荊州古城關羽祠儀式,昨天在湖北荊州舉行。

台南祀典武廟朝聖團團長、祀典武廟顧問林炳男,將從祀典武廟帶來的香灰與荊州關羽祠香灰“合爐”一處,供奉於大殿之上。

林炳男和台灣關公文化學者何錦榮一行在大殿向關帝敬香認祖,還收集了卸甲山關羽祠泥土,帶回台灣供奉。“25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祀典武廟香火祖源,也曾在福建東山島尋訪,但沒有找到香源根據。經過台灣眾多專家學者查閱大量歷史資料論證,並請大陸學者協助考察,現在終於‘認祖歸宗’了。”林炳男說。

“台南祀典武廟有350多年歷史,是台灣最古老的關帝廟之一,是台灣700多座關帝廟中唯一台灣一級古跡。”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朱正明說。

“以前,祀典武廟祗是春秋大祭對官府開放兩次。1991年,祀典武廟才正式對民眾開放。但是,對於關帝廟‘祖源地’一直不清楚。”林炳男介紹說,後來,台灣學者發現了台版的清《江陵縣誌》,又找到明代《荊州府志》,其詳細記載了荊州卸甲山上的關羽祠,才揭開了台南祀典武廟祖源地的神秘面紗。

據稱,當年關公鎮守荊州凱旋歸來時,在荊州城南一座山上卸甲並靜讀《春秋》,此山後被命名為卸甲山,後人在卸甲山建關羽祠以示紀念。其後,關羽祠被侵華日軍毀於戰火。據明嘉靖《荊州府志》等史料記載,明末寧靖王的長陽府就建在荊州古城卸甲山下。後因戰亂,寧靖王輾轉從廈門渡海到金門,後來到台南,將荊州王府中的關帝帶到台灣,設壇供奉,這是祀典武廟的初始。

荊州關羽祠管委會主任劉燕表示,此次祀典武廟成功“尋親”,對荊州關公文化發展意義重大,對鄂台關公文化交流將產生積極意義。
 

關鍵字:台南 祀典武廟 湖北 荊州 關羽祠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