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翻攝網路)


圖、文/王孝聖的新聞時事觀

群我倫理促進會公布「2017台灣社會信任調查」,警察信任度創歷年新高達7成,顯示雖然新聞媒體不時報導警民衝突、執法失當,但民眾內心實際上對「人民保姆」還是有相當的信任度。這將有效的提昇了警方的士氣與榮譽感,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具有相當大的幫助。

相對而言,民眾對法官的信任度卻退至倒數第二,顯然許多案件的荒謬判決,與社會的普遍認知有相當大的差距。重大案件的嫌犯被法官輕縱,甚至殺人犯可以輕易逃脫死刑,這些都導致社會大眾質疑受害者的人權未受到公平的保障,社會正義未能伸張。直接挑戰了民眾對法官審理案件的客觀性與專業性,以及對司法的信任度。對於法治社會而言,此乃一種危機,最後將可能導致民眾放棄尋求司法協助,轉而直接以私刑討回自認的公理正義,法治將因此面臨瓦解。

更值得我們憂心的部份在於,代表民主化社會的「總統」、「民意代表」、「政府官員」、「新聞記者」,居然被民眾視為「最不信任」的前五名。這代表了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已經幾乎走到轉折的分水嶺。當民選的總統與執掌政策走向的政府官員不被民眾信任時,政府施政的能量,將快速消退。再加上代表民眾監督政府施政的民意代表也不被信任,這些都將可能導致「公民不服從運動」,未來發生的頻率將越來越高,社會也將因此陷入更多的紛亂。

臺灣的政治人物與新聞記者應該深切省思,為甚麼在臺灣高度民主化且民眾以此為榮的地方,代表第四權的新聞記者與直接民選的總統、民意代表,會如此不受民眾信任。這是否代表臺灣民眾已經對民主政治失去信心?也是否代表民眾內心充滿矛盾,迷惘於兩岸之間不同的政治體系,究竟孰優?孰劣?兩岸是否非要遵循在西方的民主機制進行「和平統一」呢?

臺灣民眾並非全然愚昧,倘若政治人物只會一味盲目的迎合民意,新聞記者只會膚淺的炒作新聞,民眾恐怕會越來越缺乏信任感,對他們也會越來越失去信心。

 

關鍵字:觀點 王孝聖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