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雲科大校長楊能舒主持水土及防災中心成果發表會。(圖:記者張立明攝)

 

【大成報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6月16日上午舉辦水土及防災中心成果發表會,展示其17年來致力於水土資源保育、提升災害防救能力及落實水資源永續發展等課題之技術研究及教育宣導豐碩成果。

國立雲科大校長楊能舒指出,該校位處於水資源失調與受地層下陷影響的濁水溪沖積扇地區,作為區域內重要學府,本於回饋鄉里之初衷而有為地區水資源、防災與抗旱等相關問題盡份心力之責,故於民國89年始成立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

 

國立雲科大水土及防災中心成立17年,研究成果成果相當豐碩。(圖:記者張立明攝)

 

該中心成立至今已屆滿17年,期間致力於水土資源保育、提升災害防救能力及落實水資源永續發展等課題之技術研究及教育宣導,其成果相當豐碩,並於106年6月16日舉辦成果發表會,藉此展示其既有技術、引進之新科技與新概念,以及各項相關耕耘成果。

由於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過去長期以來皆扮演中央水利署、環保署、消防署於中部地區之幕僚角色,以及彰、雲、嘉等縣市政府於災害防救領域之協力機構,不僅具備厚實的團隊研究實力,更是累積豐碩的在地深耕經驗與能量。

 

 

會場深耕成果展示的部分,主要包含兩個主軸,其一為中區水資源議題之相關研究與專業幕僚服務實績;身為中區重要學術專業水土資源團隊,歷年除了在彰化與雲林地區協助規劃與推動全臺灣第一座首創進行大規模人工地下水補注工作之示範工作外,有鑑於區域水資源之失衡,而建構有效地下水水文觀測網絡並提供相關完整加值資訊服務是所有地下水水資源保育管理工作最基礎卻最為重要的一環,因此近年更引進三維空間加上時間變化之地下水四維動態影像模擬技術,使能對於地下水抽水與補注關係之掌握更加完整,另外也協助利用觀測井歷年記錄的地下水水位,建置乾旱備援用水系統,提供政府更加快速的乾旱應變能力。

 

另一深耕成果即為中區災害防救議題相關之調查研究、民眾防減災能力培育與幕僚服務。以民國102年康芮颱風、104年蘇迪勒颱風、105年梅姬颱風、106年0602豪雨為例,都是近年來對中部縣市造成嚴重水災或風災災情的災害!

 

身處在雲林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為了讓地方防救災機制更為健全,國立雲科大與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不斷地在中部縣市努力耕耘,包括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等地區,都是其輔導的縣市,而除了縣市政府以外,公所與社區、學校等也都有他們投入的痕跡;在自主防災逐漸受到重視的當前社會裡,民眾不能再只等著仰賴政府的救災資源,而是要靠這民間的力量、甚至是自己的力量來克服災害的威脅,此時更需要有專業的協力機構來協助輔導。無論是災前的整備、災中的應變、災後的勘災等,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歷年來均不斷透過教育訓練輔導各級政府與學校加強防災認知,且透過與地方政府維持良好之關係,在災害應變期間提供專業的情資研判,並協助進行災害勘查,期望能記取每次災害的教訓,避免歷史重演。

 

國立雲科大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長年致力於水資源研究,並擔負起地方與社區防災及水土環境保衛之重任,是以期待此中心能持續協助政府轉動資源永續的巨輪,亦期能揚起防災安全的風帆,達成水土環境資源永續發展及利用之願景,並持續作為政府於地方之重要幕僚與後盾,以及各界倚賴之專業知識團隊。

 

 

關鍵字:國立雲科大 水土 防災 水資源 教育 訓練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