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完成竹筏製作非常高興。(圖/第一科大)


【亞太新聞網/記者廖銘瑞/燕巢報導】

高雄田寮除「月世界」廣為人知外,還有一門失傳超過數十載的傳統產業「放竹筏」,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微學分課程「竹筏製作──田寮二仁溪上游老產業巡禮」,由社區耆老親授課,上午種地瓜、下午造竹筏,透過年輕學子進農村見學,不僅認識失傳已久的傳統產業,並走出校園與社區鏈結,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由於第一科大位處燕巢與楠梓,鄰近田寮,通識教育中心為了讓學生貼近與融入學校所在地的人文歷史,特與田寮崇德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引領數十名學生,利用假日開拔到高雄田寮拜訪耆老,體驗失傳已久的「放竹筏」體驗。

因田寮屬惡地形,可耕作腹地小,昔日居民便將山上砍筏下來的竹子,利用豐沛的二仁溪水運往下游販賣,形成獨特的「放竹筏」文化。崇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梁舒婷表示,她在進行耆老口述訪談時,赫然發現「放竹筏」雖為當地居民的共同記憶,但此技藝至少失傳超過一甲子。

為了讓大學生體驗竹筏製作,課程選在二仁溪畔旁,首先由多位長者共同示範綑縛竹子的技巧,接著學生通力合作依序將10支竹子綁成1排。竹筏完成後,學生興奮扛起,作勢「放竹筏」的動作,社區長者也跟著玩得不亦樂乎,時光彷彿倒流,長者回味兒時記憶,學生重現失傳技藝。

風管系三年學學生楊岳樺表示,綁竹筏不僅是田寮的產業,也是門實用的求生技能,以後如果在野外遇到意外,就會知道如何綁竹筏,形成另類的救生艇。機械系碩士班學生陳威宏則說,綑綁竹筏看似簡單,實際操作才發現很難,很怕綁到最後竹子的前後高低會不一致。

田寮地質貧脊,可耕地不到兩成,崇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丁素貞用「鳥不生蛋、烏龜不上岸」來形容,但因含礦物質及鹽份高,種出的芭樂、棗子等作物,美味程度不輸鄰近的燕巢與大社,雖然二仁溪夏季逢雨必淹,但就像尼羅河定期氾濫一樣,將上游的肥沃土壤沖積到下游,二仁溪的氾濫也讓田寮溪畔的土壤益發肥沃。

然而近幾年來,田寮人口萎縮,二仁溪畔疏於整修,河床淤積更加嚴重,丁素貞不斷想到昔日田寮人會在溪畔旁種地瓜等作物,種出來的地瓜非常好吃,讓她萌生復耕地瓜的想法,也能降低水淹風險。今年是推動復耕地瓜的第二年,因此當日課程也讓學生投入田間勞動。由當地農民講授種地瓜技巧,從學習操作耕耘機、施肥、再到地瓜藤的扦插方法,儘管學生的動作不甚熟練,但澆不熄他們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也覺得很新鮮。

關鍵字:第一科大 失傳產業 拜師學藝 綁竹筏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