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國際產學聯盟及中山大學光電系共同在中山大學舉辦「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與趨勢論壇」中油與正修科大簽產學合作協議。(圖/中山大學)


【亞太新聞網/記者陳芝蓮/高雄報導】

在科技部支持下,南臺灣國際產學聯盟及中山大學光電系今(5)日共同在中山大學舉辦「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與趨勢論壇」,南臺灣國際產聯盟執行長張世楠、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志隆、中華經濟策進會理事長黃敏恭、宏海遊艇執行長張嘉豪、雷科科技董事長鄭再興等貴賓及50家以上廠商與專家學者與會。中山大學光電系與加拿大Simon Fraser 大學長期在氫能及燃料電池研究上密切合作且申請多項國際專利,為推動台灣加速實現氫能社會,針對雙方的研究專利進行研析,並藉此做為台灣相關氫能及燃料電池討論與交流平臺。

「南臺灣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張世楠表示,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探索不息。在一次次的能源革命中,伴隨綠能源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以氣代電」「以氣代煤」等方式逐漸被推廣應用。在此過程中,氫能產業化日益被關注。近年,氫燃料電池技術一直被認為是利用氫能解決未來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方案。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黃文堯教授與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化學系主任Dr. Steven Holdcroft 及IONOMR CEO Benjamin Britton在氫能及燃料電池研究上密切合作且申請多項國際專利。本次論壇為了促進並擴散科研成果,特別邀請Dr. Steven Holdcroft, IONOMR CEO Benjamin Britton,以及在台灣多年來專注於推動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的亞太燃料電池黃林輝董事長,帶您了解這潛力無窮的氫能源產業。

現任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化學系主任的Dr. Steven Holdcroft,曾於加拿大國家實驗室(NRC) 燃料電池創新研究所領導膜電極元件研究小組。Dr. Steven透過此次演講,介紹近年來氫燃料電池全球市場的成長與應用的發展,並說明氫氣燃料的來源,如何取得生產及全球氫能與加拿大在燃料電池技術領先的目前發展現況,進而探討如何去克服推廣氫燃料電池所遭遇之問題以及未來氫能之展望。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黃文堯教授與張美濙教授,和華宏新技公司、光燦綠能、金屬中心技術合作的團隊,致力於碳氫質子交換膜的研究,是極具成為高市場價值的智慧財產與創業機會。黃文堯教授指出,氫能的應用主要是燃料電池(Fuel cell),其機制為透過氧化還原反應將燃料中的化學能轉化成為電能,只要有持續性的燃料供給,就能產生源源不絕的電力,而燃料電池的能量效率亦能達到40-60%,並且純氫氣燃料所產生的副產物只有水與熱,如此高效率以及低汙染的特性,能同時滿足對能源以及環境的需求。

台灣有一家公司,默默研發運用氫能的燃料電池近20年,並成功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家氫機車,已陸續在屏東、花蓮和台北等地試運行的亞太燃料電池董事長黃林輝說,氫能經濟是實現能源自主與環境永續的必要路徑,其中燃料電池技術扮演等同於內燃機的角色,他期許亞太電池能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商業化燃料電池廠,並與國內新能源業者攜手努力,讓2020年台灣的再生能源供應比例達到16%的目標如期實現。他認為,在這股全球氫能熱潮中,台灣要走出自已的一條路,找出屬於台灣的氫能利基市場,用氫能點亮台灣!

關鍵字:潔淨能源 中山大學 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與趨勢論壇 南臺灣國際產學聯盟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