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康乃馨》精彩片段。(編輯/台中歌劇院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蕭任峰/台中報導】

深受全世界觀眾愛戴,的《康乃馨》(Nelken),睽違21年再度來臺,3月15日至17日,將在歌劇院大劇院舞台盛開綻放。長期與舞團合作也是本次《康乃馨》原創舞台設計彼得.帕布斯(Peter Pabst)表示:「過去在烏帕塔創作與演出時僅使用8,000朵康乃馨,本次為歌劇院大劇院的舞台,特別使用過萬朵康乃馨。絕對能為臺中觀眾帶來絕佳的觀賞體驗。」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表示:「1997年,碧娜.鮑許帶著《康乃馨》首次來臺,開拓舞蹈劇場的全新視野,打破觀眾對舞蹈的既定印象,同時連結人性的共同情感。」


▲《康乃馨》為歌劇院大劇院的舞台,使用過萬朵康乃馨。(圖/國家歌劇院提供)

而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來,中臺灣藝文市場逐漸升溫,以《康乃馨》首度來到臺中,包括星期四冷門時段的首演場在內,三場演出近5000張票券已幾乎完售,可見中臺灣觀眾對現代舞作品,在歌劇院的引薦下,接受度越來越高,藝文觀眾族群也逐漸累積。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因為高中導師北上觀賞《康乃馨》回來分享而深受影響的北藝大舞蹈系學生余采芩,是第一位跳進烏帕塔舞蹈劇場的臺灣舞者,成為詮釋《康乃馨》的重要舞者之一;後來學妹田采薇也以秀異的表現加入舞團,余采芩認為《康乃馨》以一種高雅又詼諧的方式,表達了每個人心底最真實的渴望。對於首次回到臺灣演出,兩位舞者都非常興奮。


▲烏帕塔舞蹈劇場舞者田采薇(左起)、余采芩、藝術總監阿道芙.賓德、舞台設計彼得.帕布斯。(圖/國家歌劇院提供)

碧娜.鮑許是20世紀為舞蹈史寫下輝煌篇章的編舞家,也為「舞蹈劇場」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82年發表的舞作《康乃馨》,最初是碧娜.鮑許就是和團員們一同挖掘自身故事,經過編排成為舞作內容,幾經多代舞者演出,承襲原創的內涵與動作精隨。在美國傳奇音樂家喬治.蓋希文<The Man I love>的歌曲旋律中,一位男人身處在鮮花環抱如同伊甸園般的夢幻美好,用著手語唱著「愛」;在花叢間,身著美麗洋裝與挺拔西裝的舞者們歡愉的玩鬧、起舞時,當一切美好被強行介入所展開的種種混亂,殘暴的踐踏花海,觀眾與舞者將一同感受美好生命桎梏於某種絕望的噩夢中。歌劇院副總監盧健英表示:「走進劇場後,可以專注尋找舞作中巨大的對比,從視覺到內心的衝擊,壯觀、華麗的舞台與舞者的歡欣,到某一剎那會挑起內心油然而生的孤獨與無助。」


▲《康乃馨》至今仍然是現今舞蹈史上最令人動容的舞作之一。(圖/國家歌劇院提供)

雖然,舞蹈傳奇碧娜.鮑許於2009年辭世,今年開始接任舞團藝術總監的阿道芙.賓德表示,除了因應當代精神與氛圍,向外連結不同藝術家,舞團也會兼顧傳承,繼續演出碧娜‧ 鮑許過去的經典作品,努力著重在碧娜.鮑許過往致力專注「對人的愛,勇氣,對人性深處的關心,以及更多提出問題的能力」,帶著烏帕塔舞蹈劇場持續推出新的創作作品來與觀眾見面。

多年以來《康乃馨》仍然是現今舞蹈史上最令人動容的舞作之一。舞台上浩大壯麗的花海設計,幾近天堂般的美好卻在種種混亂進入下終至頹敗,似乎象徵著人們生命際遇的跌宕起伏。《康乃馨》冷酷地將殘忍揭露於觀眾眼前,但卻是溫柔地撫慰人們敏感的心靈。1997年,碧娜.鮑許率領烏帕塔舞團首度來臺,帶著代表作品《康乃馨》跟臺灣初次相見,不僅以「舞蹈劇場」演出型態令觀眾大開眼界,也深深震撼著臺灣藝文圈。

而2018年歌劇院定義為「大藝術家年」,本週的碧娜.鮑許、四月的安傑林.普雷祖卡以及五月的露辛達.柴爾茲是歌劇院獻給中臺灣的三個大禮物。美國露辛達.柴爾茲的《舞》(DANCE),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魏琬容表示,在她心目中《DANCE》就如同是舞蹈史上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歌劇院邀請民眾走進劇場,體驗這些藝術史上不能錯過的革命性作品。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來台紀錄
1997年《康乃馨》
2000年《交際場》
2007年《熱情馬祖卡》
2011年《水》
2013年《穆勒咖啡館》及《春之祭》
2015年《巴勒摩、巴勒摩》
 

關鍵字:康乃馨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 國家歌劇院 田采薇 余采芩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