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嘉基胃腸肝膽科周莒光醫師進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記者張文一拍攝


記者張文一/嘉市報導

雲林元長鄉58歲黃施太太,兩年前開始陸續有排便異常,求醫檢查為大腸癌初期,由於病灶離肛門口很近,擔心傳統大腸癌手術有可能無法保留肛門而造成一輩子使用人工肛門之情況,經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周莒光醫師,選擇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手術,成功切除病灶並保留肛門,更在術後當天就可下床走動,二至三天後經檢查確認後返家回復日常作息。 

  嘉基胃腸肝膽科進階內視鏡團隊周莒光醫師表示,過去針對食道、胃與大腸癌的治療主要經由傳統開刀手術,將有病灶的器官全部或部分切除,病人雖能夠痊癒但卻容易造成一定情況失能,例如食道癌在手術時得把食道大部分切除,進行胃管重建,其後可能造成吞嚥不順;胃癌手術將胃切除之後造成患者一吃就飽;大腸癌手術後,如靠近肛門可能造成一輩子得用人工肛門。


  目前提供早期癌症或是大型瘜肉不需要開刀的新選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透過該技術,內視鏡醫師可經口或肛門使用專用內視鏡與器械把食道、胃或大腸的淺層癌症完整切割下來,不僅不需剖開腹部或打洞造成傷口,裡面的器官也無需切斷、切除,達到治癒及器官保留之目的,使患者恢復快速,更少了器官切除後造成的不便。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