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漫遊者棲地。(圖╱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為了找回消失中的泰雅文化,社企組織「微獵角旅人客廳」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在地美.學生活」計畫補助,策劃、發起,攜手新竹縣五峰鄉天山旅遊產業發展協會,以「明日部落Ngasan mu拿撒姆山學校」,推動發展部落兒童群學自學組織,開展孩子的自然生活經驗,11月26日到12月2日策展人Wagi Qmisan帶領泰雅族孩子,進行現地創作,留下象徵河流、獵刀,也能為山學校課程使用的《Nga-San-Mu Studio—獵人庇護所》



▲2018年《Nga-San-Mu_Studio—獵人庇護所》。(圖╱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大小地景藝術家的共做。(圖╱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尋找創作材料與環境。(圖╱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Nga-San-Mu Studio—獵人庇護所》是大型公共藝術創作,除25位在地泰雅孩子、老中青族人外,也吸引了12位朋友至部落換工,共同擔任2018大地藝術集體創作人或影像觀點記錄者,參與對話、創作、交流。計畫策展人Wagi Qmisan說原本的概念是要以「山是一座學校」為主題設計,但7天工作營中前4天都是雨下不停,夜裡溫度很低只有2∼5度,地景藝術家李蕢至老師在跟小朋友發想及思考更切合實用的可能後,選擇了「河流
」、「獵刀」的意象,重造了原來極為簡陃的獵寮,完成了像水流一般流暢自在的《Nga-San-Mu Studio—獵人庇護所》,給Ngasan mu拿撒姆山學校的孩子一個可以更遮風避雨的學習場域。

去年藝術家曾經受邀進駐,以大地藝術家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敏感度,去經驗、探索、觀察、感受,感知這塊土地曾經承載著Skaru族人的游耕狩獵生活,以及族人的當代處境,透過與部落孩子、族人共同生活、對話、現地創作,創作出《漫遊者棲地》生活地景,一年多來,《漫遊者棲地》不只還在,且呈現更融入山林的樣態,現在和《Nga-San-Mu Studio—獵人庇護所》一樣成為Ngasan mu拿撒姆山學校孩子遊樂的空間。

《2018拿撒姆大地藝術工作營》是一場關於獵人與山的環境藝術行動,留下了大小大地藝術家與拿撒姆山學校「送給大自然」的印記,也開展孩子的「自然生活」經驗,如果您在雪霸國家公園中不經意遇見《Nga-San-Mu Studio—獵人庇護所》及《漫遊者棲地》,請暫停歇息,豎耳聆聽Skaru獵人、山、與山孩子的故事,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如果您想刻意造訪感受,請到林務局觀霧站,工作人員也會親切的指點您藝術所在。

想跟著「拿撒姆山學校」下一階段計畫,認識Skaru泰雅部落群,可上「在地美.學生活」臉書及「微獵角旅人客廳」。

關鍵字:拿撒姆 大地藝術工作營 部落自主教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