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攜手舊振南,打造參與式劇場《烏金戀歌》。(圖/中山大學)


【亞太新聞網/記者陳芝蓮/高雄報導】

迴廊化為烏魚洄游航道,草坪是愛情的汪洋,玻璃櫥窗前,是水族箱內上演的愛情回憶。中山大學文學院、舊振南品牌研究中心攜手百年漢餅品牌舊振南打造首齣參與式劇場《烏金戀歌》,從「烏魚子」發想,結合結婚時的喜餅文化,以「愛情與食物」作為主題引導觀眾參與其中,隨著相遇、碰撞、掙扎、重組,觀眾也在沉浸與抽離之間與演員共同演繹各種變化。

中山大學文學院策劃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及實驗新的學習方法,首度嘗試執行「飲食劇場」教學實驗專案,透過業界藝術工作者走入校園,帶給學生職場最新生態以及劇場工作方式,讓學生在就讀學習階段即可與業界有所連結,透過飲食計畫執行,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及技能,也提前接觸企業並熟悉劇場環境和市場經營現況。此次文學院與舊振南餅業合作,配合舊振南漢餅文化館cooking lab的環境,以飲食浸沫式 (immersive theatre)的想法為《烏金戀歌》劇本量身打造專屬劇場,將觀眾置入於情境之中,迴游於景觀之間。

《烏金戀歌》分成不同段落,一開始以烏魚的洄游為聯想,演員以肢體表演在大海裡不斷地接觸和碰撞,演繹著男女之間各種的關係變化和現象。接著轉換場景出現婚姻廣場,昭示著婚姻中因生活目標、理想和價值觀的歧異,漸漸地產生了裂痕。來到櫥窗前,觀眾彷彿置身水族館,觀看著男女主角的愛情歷程。接著觀眾也入局互動,玩牌、擲骰子、玩樂器、真心話大冒險、遊戲配對。劇中試著用投票的方式決定男女主角的分合則對民主反思,多數決事實上也暗示著台灣的政治理盲。《烏金戀歌》因烏魚延伸出各種象徵,學生也從中思考飲食作為日常儀式背後牽動的情感記憶、文化歸屬跟生命紋路等宏大議題。飲食劇場教學試驗希望透過實驗,讓學生不只嘗試展演形式的創新,在突破形式的同時,也體悟「戲劇藝術」終究是一種人類表達溝通的方式。

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許仁豪透過在業界摸索與實踐的「沈浸式劇場」、「參與式劇場」為基礎,想像劇場展演的可能性,課程中納入多元師資,由中山劇藝系助理教授何怡璉授課,邀請高雄在地藝術工作者隨課指導學生肢體訓練,也大膽引進台北文藝圈最受注目的前沿年輕編導黃鼎云開辦「參與式展演工作坊」共議發想劇本,另邀請中山外文系副教授李祁芳針對演出劇本進行相關文本學術賞析,並跨校由東方設計大學表藝學程講師許惠娟擔任劇場舞台技術總監。《烏金戀歌》於中山大學傑出校友頒獎典禮以及舊振南漢餅文化館的演出皆獲好評不斷,許仁豪也期待作品未來能繼續發展、演出,甚至帶動台灣的表演藝術生態發生改變。

關鍵字:中山大學 舊振南 參與式劇場 烏金戀歌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