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南市為例,每年約通報有1600~2000名的發展遲緩個案。(圖/記者鄭順彬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鄭順彬/臺南報導】

人類將語言做為溝通的便利工具外,也用語言來學習新的事物,因而語言和孩童的發展密切相關。遲緩孩童經常有溝通、語言或言語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語言問題可能是其他發展問題的根本或是最早被發現的問題,因此語言遲緩不容輕忽。

郭綜合醫院表示根據統計,台灣孩童被通報遲緩的比率約介於千分之五點七至十一點一之間,以台南市為例,每年約通報有1600~2000名的發展遲緩個案。疑似言語或語言遲緩的孩童,經由門診醫師轉介語言治療師後,便要由訪談、問卷、互動觀察中,評估孩童的發展是否落後,試著找出可能造成遲緩的原因,同時做出適合居家進行的練習方法建議,再排定治療時間,有計劃地進行語言治療介入。每位孩童的發展情形皆有差異。

復健科趙若婷副組長表示一位陳小弟是在五歲半在入幼兒園大班就讀時,被老師發現總是狀況外,無法專心上課、跟小朋友玩不起來,而且常常同學聽懂也完成指令了,陳小弟還站在原地搞不清楚狀況。評估發現,因為很少參與靜態活動的關係,還不會完成十片的拼圖,對故事書不感興趣,翻開就立刻闔上,生活常見物品有超過半數說不出名稱,也不會回答非當下情境,像是「剛才誰載你來?」的問題,並有輕微的發音不清晰。經過為期半年左右,針對陳小弟原先不足的詞彙、語句、事件,進行理解與表達練習之後,陳小弟有明顯的進步,能約略描述學校活動、也能說出多數的生活詞彙了,跟同學的互動情形也逐漸進步。雖仍未完全趕上同儕能力,但因為接受早療和相關特教服務的關係,入小學就讀的事宜已預先做了適性的安排和規畫,未來也需要師長適時引導,期待陳小弟能良好適應並持續再進步。

一般來說,針對孩子的個別狀況,接受合適的療育,能有機會追上發展水準,或使遲緩狀況減輕,然而,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許多家長並未察覺孩童的發展遲緩,多是入學後與同儕相比,才發現發展上的落差。建議家長和師長多留意孩童的各項發展情形,適時尋求相關療育,以協助孩童順利發展與成長。


關鍵字:不讓大隻雞慢啼 談遲語兒 語言評估 治療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