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圖/科博館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葉芳榕/臺中報導】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由科技部與教育部指導,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主辦的「2019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從756隊報名繳交的作品中,選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職組、教師組及海洋科學組共30組晉級決賽入圍隊伍,進入6/30在高雄市立空中大學舉辦的決賽。入圍作品之探究與論述條理分明,表達層次清晰,令評審驚艷不已。

生活中的科學俯拾即是,科學不應該只是教科書上枯燥乏味的文字而已,透過此活動,讓參賽者扮演老師,把一些科學的迷思概念,經過自身探究理解後,重新以繪畫、報告、短片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同儕得以學習。本競賽以科學探究為出發點,希望鼓勵參賽者走出不同於科展的另一條路,讓更多人學習、練習科學敘事的技巧。

本次競賽入圍決賽的30件作品,探討的主題極具話題性,包括「什麼!不用電的『寶特瓶冷氣機』?」、「以『鹽』之名,行『發電』之實」、「『鈣』你的,多吃鈣真的能多補鈣嗎?」、「附著懸浮微粒的方法探討」…等。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題目,都是本次「2019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入圍決賽參賽者探究的生活科學題目。本次晉級決賽的隊伍,也有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臺灣學校學生,透過不同國家的科學探究視野,更可在競賽中激發不同的火花。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表示,教育部在108課綱中提到「科學素養」,就是強調跨科整合的探究式學習與實作能力。科普學習與閱讀不能只停留在單向化的知識傳遞,必須能接地氣、整合其他領域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會遇見的問題。因此在自然科學領域課程中,增加了新創的「探究與實作」課程,這是跨科整合的核心課程,而且是以體驗科學歷程為設計重點的經驗課,我們希望引導學生從「發現問題」著手,有問題才有探究;以實作為手段,探究為目標。我相信,透過本次競賽,可讓各位參賽選手更能了解探究與實作的精神,也會讓臺灣的教育越來越蓬勃發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表示,科博館近30年來不斷推廣科普教育,期許全國科學素養能向下扎根。於2016年開始與高雄市教育局共同推動的「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已連續舉辦4年,以培養我國國小、國中、高中(職)學生、教師與社會人士對於科學的興趣,並培養國人科學的探究能力、理解與表達的科學敘事能力。生活上的題材都是引領學生喜愛科學的契機,透過相互教導及詮釋的過程,更能了解科學背後的原理。大自然中蘊藏了這麼多有趣的現象,從這些自然現象中就可以看到不少定理,在自然中看見科學,用科學來理解自然,即使表象細微,背後的道理卻非常深厚廣大。

相關競賽資訊請洽官網http://sciexplore.colife.org.tw/查詢。

關鍵字:全國科學探究競賽 科學敘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 這樣教我就懂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