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王瀅瑄談語言發展遲緩。(記者吳玉惠拍攝)


【亞太新聞網/地方中心/台南報導】

關於孩子語言發展的疑問,舉凡「寶寶快兩歲了,還不會講話,想要什麼都用手指,可是我跟他說什麼都聽得懂,這是語言發展遲緩嗎?」;「孩子三歲了,講話都還臭奶呆,阿公都叫成阿東,需要去做治療嗎?」;「幼兒園老師建議我帶小孩去醫院檢查語言功能,但是小孩的阿公/阿嬤說他只是跟爸爸一樣,大雞慢啼,我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去了會不會讓他從此就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等各大親子論壇的熱門議題,因為語言功能難以量化的特性,使得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父母很難自行判斷孩子的語言發展到底有沒有太慢﹔就算有經驗的父母覺得比起其他小孩的確有比較慢,也因為不確定孩子能不能自己追上進度,而對需不需要就醫猶豫不決。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王瀅瑄。(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王瀅瑄表示,語言發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從遺傳、環境、接觸的語言種類、口腔運動功能到個人氣質等,都和孩子語言發展的狀況息息相關。一般而言,一歲的孩子已經會有明顯的溝通意圖,會用手勢表達、會自己玩聲音,叫他的名字有反應;到了兩歲左右能講50個左右的詞彙,可以講短句「媽媽 抱…」,可以聽得懂兩步驟指令,如「把球撿起來拿給我」;三歲的時候已經能夠使用句子,並且講出來的話多數人能聽的懂;到五歲應該可以簡單描述一件事,咬字發音也都大致清楚。

如果你的孩子快兩歲了,會講的字彙不到五十個,要怎麼判斷是否該就醫呢?美國聽語協會提供了幾個觀察角度,幫助父母做決定。首先,孩子是否能夠理解別人的話語?小孩學會說話之前會先聽得懂別人的話,如果你的孩子理解語言的程度和其他同齡小孩差不多,能夠遵從簡單的指令,那他之後跟上發展腳步的機會就很大,反之則需要即早就醫。其次,觀察孩子是否能使用肢體語言溝通,肢體語言愈豐富,他的語言發展預後就愈好。最後,看孩子是否有一直在學會新的字彙,他也許字彙比別的孩子少,但仍然一直有在進步,每個月能學會新的字,或是會試圖將他會的字詞組合成句子,若是你很少聽見孩子說出新的詞彙,那他很可能是有語言發展的問題。

王瀅瑄醫師指出,有些家長看了這一大篇文字後還是霧煞煞,不知道家裡的小寶貝到底有沒有語言發展問題,只要您有疑慮,建議直接帶去醫院給小兒科或復健科醫師看看,若有需要進一步評估治療,醫師會幫忙安排語言治療的療程,語言治療師會依孩子的狀況,提供家長衛教或是排定後續療程。

目前全台僅有六所大學設有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最早由中山醫學大學在83學年度設立),因此語言治療師的人數比起需要治療的實在是數量懸殊。就台南市來說,語言治療師多數集中在永康區、東區、中西區及北區,其次是新營、柳營、麻豆和安南區,台南市東半部的玉井、新化、南化、楠西、左鎮等區則是一直到去年(民國107年)年底台南醫院新化分院成立語言治療室後,才終於有了第一位在醫療機構服務的語言治療師,讓週邊地區的父母可以就近獲得早期評估及治療,不用再為了孩子的語言問題舟車勞頓,讓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們可以盡快跟上同儕的腳步。


王瀅瑄醫師
現任: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 復健科 主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總醫師、臺南市政府無障礙福利之家附設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骨科復健、小兒復健、神經復健

關鍵字:王瀅瑄醫師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 語言發展遲緩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