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醫生正在為小病童檢查身體狀況,確認是否為腸胃不適引起的不舒服(圖非文內當事人)。(圖/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亞太新聞網/地方中心/新竹報導】

米米(化名)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但自從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孩子的爸媽便發現米米大便時都很用力,於是媽媽開始從飲食做改善,盡量增加蔬果與水分攝取,然而用力排便的情況卻不見改善,甚至有時擦屁股時會發現濕紙巾上有血,而且排便的時間間隔也越來越長,直到米米兩歲時變成五到六天才排便一次,因此決定帶米米到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兒童胃腸科求診。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肝膽胃腸科主治陳政忠醫師指出,小朋友米米的便秘情況並不少見,事實上,便秘係兒童胃腸科醫師很常碰到的問題。絕大部分的兒童便秘是「功能性便秘」。所謂功能性便秘是指胃腸道蠕動功能正常,但在飲食、外在環境改變的影響,導致兒童的排便行為出問題而導致便秘。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醫生正在為小病童檢查身體狀況,確認是否為腸胃不適引起的不舒服(圖非文內當事人)。(圖/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提供)

陳政忠醫師說,最常發生便秘的時間點包括導入副食品後、如廁訓練,與小朋友開始上學所引起。由於副食品的添加,糞便也會比單純喝奶時較成形與偏硬。有些孩子在排出成形糞便時會感到疼痛而產生恐懼,當下次便意來臨時,孩子選擇的是憋便,以避免排便時的疼痛。當糞便在直腸停留時間增加,糞便也會變得更硬,當非得排便時又是一番折騰,更增加孩子的害怕,如此便進入惡性循環。如廁訓練與上學之後的壓力,也可能因為短暫時間憋便導致糞便過硬,而進入上述的惡性循環。

「面對便秘,雖然很強調水分與蔬果的攝取,但其實往往效果不佳。」陳政忠醫師說,因為單純增加水分與纖維,糞便仍有一定的硬度,無法突破上述的惡性循環。因此,適當的軟便劑才能讓糞便變軟,孩子排便時便不會感到不適,當一段時間排便都很順暢舒服之後,面對便意來臨時,他們才會選擇排便而非憋便。

陳政忠醫師指出,因此,家長必須了解,治療便秘的重點是在克服恐懼與改變排便行為,讓孩子從憋便到願意排便需要時間,對於恐懼的克服也是。因此便秘的治療得有一定時程,家長一定要耐心地配合醫師的治療,方能協助孩子擺脫便秘。

 

關鍵字: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小兒肝膽胃腸科 小兒功能性便秘 腸胃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