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給予營養介入,是預防老人營養不良措施。(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2018年3月統計,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已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北榮新竹分院營養科林瑞媛營養師指出,老人是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定期營養篩選、評估,及早發現具有營養不良高風險的老人,提早給予營養介入,是預防老人發生營養不良的重要措施。

林瑞媛營養師說,營養不良的原因與飲食攝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或是營養素代謝過程不正常有關,通常低社經地位、住院病人和老人等較易成為營養不良的高危險群,對於老人而言,營養不良會增加入院的機率和住院天數、增加壓瘡的發生率、跌倒、髖骨骨折等。

林瑞媛營養師強調,臺灣老人族群在蔬菜、水果及堅果種子類有攝取不足情形,乳品類攝取量更是明顯不足,至於維生素攝取狀況分別是維生素D與維生素E的攝取量均不足,女性缺乏的狀況又比男性嚴重,另外礦物質攝取狀況則為鈣、鎂、鋅攝取量普遍不足,其中又以鈣質缺乏情況最為嚴重,此外,老人在膳食纖維攝取量也明顯不足。

另外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更指出65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內在未刻意減重情況下體重減少5%以上者佔了7.65%,這也是不能忽略的問題。

林瑞媛營養師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生理機能會自然的老化,出現不可逆的改變,每個老人的營養需求,需依據其不同生理變化或疾病因素,有些長者更需加入心理因素等考量,如何做個健康快樂的老人,在熱量建議上,依個案活動量,通常一天是25~30大卡,生病老人其熱量需求就應稍微提高。在水分或液體的建議量上,建議每日至少應攝取1,500 mL的水,若氣溫高、汗流量多活動量大、發燒、腹瀉或嘔吐時,則需要多喝水,但是心臟和腎臟衰竭者則需依狀況限制水分的攝取。

高齡者常見的飲食問題還有腸胃不適、咀嚼功能不佳、吞嚥困難、食慾差等,都可透過飲食技巧及對策來改善,林瑞媛營養師說,希望每位高齡者都能落實三好一巧—「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對、吃的巧」最幸福。

關鍵字:北榮新竹分院 林瑞媛營養師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