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李宜潔醫師正在為病人做術前評估。(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47歲梁女士於顧問公司擔任主管,工作繁忙,近2、3年經常眼眶充滿淚水,視力模糊所苦,經常得拿著手帕擦眼淚,甚至多次在會議中正進行議題簡報時,眾目睽睽下淚流不止,場面尷尬,於是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求診,由於梁女士症狀已深深影響工作、生活,醫師建議為她進行鼻淚管氣球擴張手術,術後狀況良好,之前淚流不止症狀已明顯改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李宜潔醫師說,眼科門診中常見因為鼻淚管阻塞造成眼眶經常充滿淚水患者,有患者因此視力模糊,患者抱怨眼淚不時溢出,造成生活上極大不便,上班族甚至抱怨因此弄花臉上的妝容。

李宜潔醫師說,鼻淚管阻塞不能小覷,若合併細菌感染,會造成急性淚囊炎,一旦沒有妥善處理,有可能併發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她說,淚液是由位於眼窩外上方的淚腺所分泌,不僅能滋潤眼睛表面、提供養分,也能清潔眼睛表面的異物,正常狀況下,淚水會自眼睛內側的淚點流入,經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後從鼻腔排出,若這個通道的任一個地方出現阻塞,就會導致淚液流動不順暢,堆積在下眼瞼邊緣,出現淚眼汪汪情形。

鼻淚管阻塞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大類,有些家長會注意到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總是眼睛淚汪汪,甚至眼頭部位有黃色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層薄膜,通常會在出生後自行打開,但部分小寶寶出生後,因為這層薄膜並未完全消失,使得淚水排出不順而出現溢淚,絕大多數的小朋友在1歲以前,薄膜會逐漸退化,症狀改善,一般來說,6個月前的小朋友只要點眼藥水,保持眼部清潔,並配合適當按摩,藉由按摩所產生的壓力撐開鼻淚管末端的薄膜即可,但是若超過6個月症狀仍持續,則需請眼科醫師進一步評估處理。

後天性鼻淚管阻塞則好發於中老年人,患者因長期慢性結膜炎、砂眼等反覆發炎反應,導致鼻淚管粘黏,或是因臉部外傷,傷及鼻淚管系統,另外,腫瘤壓迫、醫源性的傷害或對藥物過敏,也可能造成鼻淚管阻塞,針對後天性鼻淚管阻塞,醫師依患者溢淚的嚴重度與鼻淚管阻塞的程度,提供不同治療方式,李宜潔醫師表示,症狀輕微患者可採取保守療法,點眼藥水並保持眼部衛生,以免併發急性淚囊炎,但若阻塞嚴重,則需接受鼻淚管手術。

李醫師說,鼻淚管氣球擴張術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的無疤痕手術方式,醫師將帶有氣球的探針伸入鼻淚道讓氣球膨脹,撐開阻塞部位,最後將氣球縮小後取出,為提高手術的效果,有時會同時置入矽質鼻淚管導管,並依患者狀況及臨床經驗於術後2至6個月時取出。

李醫師說,若是嚴重的鼻淚管阻塞、或曾接受過鼻淚管氣球擴張術卻再次復發的患者,則會選擇另外在淚囊和鼻腔間,重建一條新的通道,讓淚水能順利地從眼眶流到鼻腔,傳統的鼻淚管重建手術是在眼內眥與鼻樑中間畫一道1~2公分的傷口,以電鑽在骨頭上打個小洞,以便在淚囊和鼻腔間重建一條新的排淚通道,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惟有患者擔心臉上留下疤痕,這時則考慮採取新式的內視鏡鼻淚管重建手術,在鼻腔內視鏡輔助下,改從鼻子內部執行,術後不但不會留下面部疤痕,成功率一樣可達九成以上。

關鍵字:台大新竹分院眼科部 李宜潔醫師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