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殉職24歲勇警李承翰,生前值勤認真神態。(圖/網路翻攝)
                                                                                                       

                                                                             
  作者: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  李修安博士
              桃園市嘉義同鄉會理事長  陳建安


嘉義鐵路員警李承翰去(108)年7月3日晚間,在火車上處理逃票事件,遭一名鄭姓男子持刀刺傷,送醫後仍宣告不治。此案引起社會婉惜和關注,但日前嘉義地院一審結果竟判兇手鄭男無罪,讓許多民眾感到憤怒。第一時間內政部和警政署均表示會依法上訴,為殉職員警爭取公道。同時,將向上級反映修訂刑法,制定專法專款保護員警安全,另聘請律師協助家屬上訴到底,不會讓李承翰年輕生命白白犧牲。該案發生之時,筆者曾和桃園市嘉義同鄉會理事長陳建安發起捐贈警察情境實務一書稿酬希盡棉薄之力,後因承翰父母為人樸實厚道,予以婉謝各方善心捐款而作罷,言猶在耳。

端視此案兇手鄭男獲判無罪,理由是因為他有被害妄想症、幻聽等精神方面症狀,最終法官判他無罪50萬元交保,但需強制就醫5年。後經嘉義地檢署不服提出抗告,再經台南高分院裁定撤銷發回後,嘉義地院後續仍做出原判,僅再追加7條件;判決出爐乃至抗告再裁定,一連串下來已引起全民公憤,引發各界譁然。的確,根據刑法第19條第1項規定,如果凶嫌在行兇時,因為罹患思覺失調症,導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麼就有可能依法認定沒有責任能力,而不罰。此案判決的基礎在鑑定被告精神狀況的機構,認定他在行兇時,已沒有辨識自己行為的能力。

同一時間,警大法律系系主任許福生則認為員警為保護社會安全最重要之防線,工作性質特殊,第一線執勤員警常面對暴徒,如李承翰殉職凸顯員警工作危險性極高,需享有更多法律保障;若發生員警遭襲受傷甚至殉職,亦會讓民眾對於社會安全產生恐懼,影響對政府施政之信心。因此,為維護執勤員警之生命身體安全,確實有必要從法制面加重襲警罪之處罰,加重刑度以捍衛警方執法尊嚴,保護百姓,維護社會治安。另警政署發佈聲明稿亦表示,對於此案判決深表不公、完全無法接受,員警是執行國家公權力,殺警犯嫌應嚴重譴責並論處重刑,否則將危及執勤安全並嚴重打擊員警士氣。

這個判決讓多數人失望錯愕,法官尊重專業判斷,依法判決。我們都予以信任和支持。唯令人百思不解的這麼重大的刑案、社會矚目案件,是否交給一個精神科醫生鑑定就足夠?單單一個醫生的判斷就能決定犯嫌對與錯嗎?或許應更為謹慎組成專業判斷小組做共同鑑定是否會更有公信力和客觀公正呢?面對這個判決,大部分民眾感到憂慮和不安,導致第一線執勤員警士氣低落。多數的民眾只希望我們有個安全的生活環境,政府如果不能在這個判決裡,認真思考因應,民眾對司法只是愈加不滿和失望。

       最後由衷的希望,正義只是遲來,而不是不來!

關鍵字:李承翰 殉職案 正義遲來不是不來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