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歲的黃小弟先天心律不整,經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吳焜烺醫師收治,為他進行「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終於順利解決心律不整問題。(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家住雲林的黃小弟,今年二歲(2018年7月17日出生),自出生以來就遭受心律不整所苦,滿月後更是因頻繁發作而進出醫院;經家長與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吳焜烺醫師討論後,當時年僅一歲、體重10公斤的黃小弟,進行全台年紀最小的「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終於順利解決心律不整問題。


▲吳焜烺醫師提醒民眾,幼兒心律不整最初症狀不明顯,一旦未發現而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會導致心臟衰竭和休克而猝死。(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黃小弟在新生兒室即發現心跳過快至200下情形,醫師建議到兒童心臟科詳細檢查,當時黃父黃母經網路查詢後,固定於吳焜烺醫師門診就醫。2018年9月22日第一次就醫時,測得心跳每分鐘272下,確診為心律不整,並開始服藥、定期回診。


▲新生兒正常心跳應為140次/秒。(圖╱記者孔亮云攝)

黃小弟從2019年9月至11月以來,二個月內至少發作6次,一次比一次嚴重,一路從雲林送到急診打針,加強劑量沒效、加藥也沒效、換藥還是發作,甚至到最後送急診打一線藥仍然無效,只能進加護病房打二線藥。由於抗心律不整藥物明顯失效,而且發作頻繁,黃父黃母在孩子進加護病房打二線藥的時候終於崩潰,不忍孩子飽受病魔的折騰,要求予以手術進行積極治療。


▲1歲幼兒心律不整發生率為千分之0.25。(圖╱記者孔亮云攝)

為了顧及安全,經過吳焜烺醫師說明並與夫妻倆討論後,決定讓兒子接受「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消融術」,吳焜烺表示,依據2000年至2014年期間的台灣國民健康保險數據庫統計,1歲幼兒心律不整發生率為千分之0.25。幼兒心律不整先以藥物治療,通常要到5歲或體重15公斤以上才會進行手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同大人);但有三個狀況下會有例外:(1)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2)患者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3)心律不整嚴重危及生命。


▲黃小弟自去年11月19日接受手術,隔日出院返家,至今都沒有復發。(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吳焜烺指出,一般心律不整手術通常會從病人鼠蹊部兩側各放入2~3支2mm左右的導管,手術中會以X光機透視導管與心臟位置,確認心臟訊號之後,以X光機判斷不正常導線位置,開始進行燒灼;整個過程大約需要90-120分鐘,兒童需要更久,也就是說傳統的心律不整手術,可能使兒童暴露在輻射中超過半小時,導致輻射超量恐造成後遺症。

為了使病人、病童免於在心律不整手術中,受到輻射殘留的危害,彰基引進3D無輻射立體定位系統,不只整個手術過程無輻射暴露,而且3D定位更精準、心臟訊號由電腦判讀更準確。吳焜烺說:「黃小弟僅有10公斤,血管僅有5公厘左右,只能放置鼠蹊部兩側各放ㄧ支約2公厘導管(一般大孩子靜脈可以放三支導管)、麻醉風險高、心臟小又薄,經檢查後發現心律不整位置,幾乎就在正常導線旁邊,決定以3D無輻射立體定位儀及冷凍消融設備,為黃小弟進行手術。」

為了這次手術,在經驗豐富的彰基心導管醫療團隊協助下,完成導管放置、3D立體定位儀設置,工程師依照心臟訊號在不正常導線位置作記號,讓醫師在不破壞任何週邊正常組織的狀況下,精準完成手術。整個手術包含置放導管、定位、冷凍消融到離開手術台,總共花了不到2小時;手術結果也非常順利,黃小弟2019年11月19日接受手術,隔日出院返家,至今都沒有復發。

吳焜烺提醒民眾,幼兒心律不整最初症狀不明顯,一旦未發現而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會導致心臟衰竭和休克而猝死;因外觀表現為非特異性症狀,如煩躁不安、易怒、進食不佳、呼吸急促、進食後發汗和肝充血。由於幼兒無法傳達自己的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被誤認為是絞痛或其他疾病,因此如發現幼兒有異狀,測量心跳速度大於180下,就有很高的機率是心律不整,要盡快就醫。

關鍵字:心律不整 幼兒 3D定位 手術 彰化基督教醫院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