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發2020臺北生技獎 柯文哲鼓勵業者加入。(圖/市府提供)


[亞太新聞網/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24日出席2020臺北生技獎頒獎典禮,他在致詞時說明臺北市在生技產業發展上的優勢,包括大臺北生活圈共有10家醫學中心、擁有國內金融體系80%的企業總部、全臺灣90%以上的新創產業,加上市府積極規劃的南港生技園區、士林北投科學園區等,配合中央研究院與國家生技園區,歡迎有意前來臺北發展的生技產業向市府產業局洽詢合作細節。

柯文哲表示,今(109)年新冠肺炎到現在為止,全世界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40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60萬人,到現在為止,臺灣在防疫上的表現非常好,在關心疫情的同時,突然發現臺灣在藥物、疫苗跟檢測的需求大為增加。其實臺灣在生投產業本來就有一定程度的累積能量,據他所知,國光生技疫苗已經提出人體試驗了,大概8月就開始第一期的臨床試驗;在檢測部分,很多廠商提出各種快篩製劑,這也表示臺灣在生技產業的實力。

柯文哲接著說,當初臺北市政府在決定整個臺北市產業發展的時候,因為臺北不可能發展重工業,所以當時就設定兩個重點產,一個是資通訊(ICT),一個是(Bio-Tech),會將生技產業(Bio-Tech)列為臺北市兩大產業重點之一,其實有幾個原因:第一,一定要產業聚落,臺北市跟生技有關的大專院校有20家,所以這種知識經濟的發展,在臺北本來就有先天上的優勢,臺北市有8家醫學中心,如果把新北市的兩家醫學中心算進去,在大臺北生活圈有10家醫學中心,超過臺灣三分之一的醫學中心在這裡;另外,因為現在產業發展還是要錢,而金融體系中的80%總部也在臺北市;全臺灣90%以上的新創中心也在臺北市。所以從學校、醫學中心,到金融、創投公司,臺北已經累積足夠的能量,在這個基礎之上,當時在設定臺北市的生技發展,一開始就選定南港,主要是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園區還有去年開工的臺北生技園區,臺北生技園區規劃大概有超過3萬坪,這是做生技產業發展,現在還有一個士林北投科學園區,這個8.4公頃的土地,目前已經在上網招商,歡迎對生技產業有興趣的人,可以洽詢市府都市發展局長林崇傑相關細節。

柯文哲表示,整個臺北市生技產業,一開始的設定就是以南港為中心,一方面有中研院、國家生技中心、南港生技中心,本來產業規模就夠大,再加上食藥署也在這裡、衛福部也在這裡,事實上,臺北市政府為了改善這個地方的生活機能,例如北部流行音樂中心9月會正式開幕,其對面的南港機廠社會住宅蓋了1436戶,生活機能相當好,希望在這個基礎上,讓生技業者將研發放在這裡,生產重心則可以擺在竹北,因為每天有51班高鐵,可從南港到竹北。常常有人說在要考慮後備(reserve),那就是目前的士林北投科技園區,這8.4公頃要做為數位健康產業、數位技術服務為主軸,從南港生技園區跟士林北投科技園區,下一個則是社子島,那已經是10年後的事。

不過,未來在可見的15年內,產業的基地、後備的發展基地都已經準備好了。柯文哲說,已經舉辦17年的臺北生技獎是全臺灣唯一專屬生技產業的獎項,過去17年已經頒發192個獎,今年的臺北生技獎主要有3個項目,技轉合作獎、創新技術獎,還有國際躍進獎,在這3大分類中,將頒發17項得獎項目,總計頒發近600萬元之獎勵金,獎金雖然不多,但屬於鼓勵性質的,最重要的是,希望他們獲得這個獎項的肯定,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大的發展,他最後感謝21名審查委員近一個月來評審參賽廠商,也感謝願意投入參賽的廠商,希望透過宣傳、廣告,讓他們在國際上被看到,也讓臺灣的生技產業在目前的基礎之上,繼續往前進。

下午,柯文哲出席2020 運動產業發展國際研討會暨後疫情產業論壇及運動產業博覽會,他在致詞時首先恭喜臺北市代表隊在昨天落幕的全中運拿下歷史上最好的成績。柯文哲說,每面運動獎牌都代表運動選手跟教練在幕後的努力,在慶祝之餘還是感謝他們的努力。那回到今天主題,按照財政部的統計,運動產業到今年為止,整個臺灣運動產業家數共2384家,表示這已經是一個相當有份量的產業。坦白講,他看2017臺北世大運,有個很遺憾的地方,沒有把運動產業在臺灣整個拉開來;不過他想在這幾年當中,隨著國人運動意識的提高,對身體健康的需求,通常國家很窮,大家都不會想這個問題,通常有錢就會想要去運動,慢慢在這幾年當中,運動產業就興盛起來。除了經濟的改善,對健康的需求就慢慢拉高。

柯文哲指出,臺北市還是有努力在辦國際運動會,比較有名的是臺北馬拉松,其實都有限制報名,不限制報名可能會超過兩萬人,後來發現路跑需求很大,因為這樣還限制在市區內一年只能跑10場,沒有限制的話,每個星期都給你路跑。當然也要思考這個產業環境要怎麼辦?那當然以戰養戰,包括臺北馬拉松、環台自由車賽,市府立場就是說幫忙運動新創產業。現在有臺北熊讚電競隊,由市府掛名,還有最近跟周杰倫J戰隊合作,合起來叫臺北J戰隊。所以慢慢以臺北為名,跟很多運動團體、聯誼會掛名,讓臺北推出去。

柯文哲接著補充,今天為什麼會開這個會?因為最近在防疫、紓困、振興,其實他覺得比較正確想法應該是防疫、紓困、轉型,因為整個後疫情時代,整個社會模式會改變,那產業要怎麼去做相對應的調整,這要去思考。市府預計在下半年要辦9場的座談會,其中一場就是運動產業,透過座談會討論的當中,去想到底產業怎麼轉型,摸索出來。大家應該有聽過一個新的名詞New Normal,翻譯成中文應該叫新常態。就是說疫情過後,新的常態到底要長什麼樣子,大家要先確認,新常態產業要怎麼轉型,大家要思考,市府立場就是說新常態摸索出來以後,怎麼做大家討論出來,剩下就是市府要怎麼把產業過渡到新常態,這是要努力的。

所以在9場討論會後,大概臺北市會寫出產業轉型的白皮書,這是市府的目標。坦白講,未來的世界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2003年SARS沒有出現之前,從來都不知道有SARS的東西。以前醫院都要中央空調,SARS後發現會害死更多人,所以才有負壓隔離病房。事實上臺灣在SARS那次做了很多準備,所以這次遇到問題抵抗力比較好,南韓跟日本因為2003年沒有遭殃,這次就很慘,SARS時候沒有什麼Case、沒有傷到,臺灣有傷到反而應付的很好。所以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誠實面對後疫情時代,產業怎麼做改變,大家想一下,還有三年的時間可以做準備。

關鍵字:2020臺北生技獎 柯文哲 臺北生技產業 發展優勢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