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斷層發現病人除血管瘤外,於肝臟第7區域有肝臟腫瘤。(圖/臺大新竹醫院提供)


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臺大新竹醫院日前為一名肝癌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術中利用超音波定位將肝腫瘤完全切除,術後四天,病人肝功能便恢復隨即順利出院,後續僅需定期追蹤,由於手術順利且康復狀況良好,病人與家屬好感動,感謝醫護人員救命之恩。

這名六十多歲男性患者因多發性肝臟血管瘤及慢性C型肝炎於他院內科定期追蹤,C型肝炎經過藥物治療後在血中已持續測不到病毒,但在追蹤過程中發現血中甲型胎兒蛋白有逐漸上升情形,經電腦斷層檢查,除血管瘤外
,發現其肝臟第7區域發現新腫瘤,隨即轉至臺大新竹醫院就診,精確診為肝癌。

經肝膽腸胃外科黃俊傑醫師評估,病人有肝硬化且肝功能不佳,不適合進行大區域切除,於是採取腹腔鏡手術
,術中利用超音波定位將肝腫瘤完全切除,術後四天,病人肝功能恢復後即順利出院,後續僅需定期追蹤。

黃俊傑醫師表示,肝癌為目前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年有七千多人死於肝癌,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及其它慢性肝炎等,雖然在全面施打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及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問世後,B、C型肝炎的患者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但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肝硬化的患者仍舊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其它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具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黃俊傑醫師說明,肝癌的主要治癒性治療為手術切除,小型肝癌且位置適合者亦可採取燒灼治療,包括射頻燒灼、微波燒灼、酒精注射等,緩解性治療則包括經肝動脈栓塞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及研究中的免疫療法。其中
,手術切除依舊是治癒率最高的治療方式,但病人是否可接受手術切除,主要取決於腫瘤數量、位置及預計切除後所剩餘的肝功能,若肝功能太差或需要切除的範圍太大導致剩餘肝功能明顯不足時,便無法進行手術,只能考慮肝臟移植或其他緩解性治療。

黃俊傑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的肝臟切除手術需要在腹部切開一個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且必須切斷腹部肌肉,因此傷口較大較為疼痛。隨著手術技術與器械的進步,腹腔鏡手術在肝臟切除的應用逐年增加,腹腔鏡手術只需要在腹部開3~4個0.5~1.2公分的小傷口及一個取出切除檢體的傷口,因此切除的範圍較小,傷口也較小。近年來研究也顯示,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傷口疼痛較為減緩,其出血量及輸血機率也相對較少,但可能會稍微增加手術的時間。是否適合以腹腔鏡切除肝臟,仍需遵循肝癌的切除原則及視腫瘤大小、位置、與大血管的距離和切除範圍而定。因此,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腫瘤較小且位於肝臟第2、3、4b、5、6區域者可以當作腹腔鏡肝臟切除的標準,其它部位或是較為複雜的狀況則需依手術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來決定。

黃俊傑醫師提醒民眾,肝癌的復發率及死亡率高,因此更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議所有的B、C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目前健保已有給付C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
,因此有C型肝炎但尚未治療的民眾請盡速洽肝臟內科醫師接受治療。若是經檢查發現有肝臟腫瘤,建議找肝臟外科醫師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關鍵字:臺大新竹醫院 腹腔鏡手術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