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文和/苗栗報導

近期國內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嚴峻,每天打開電視新聞或使用手機,都會遭受許多與疫情相關的訊息所轟炸,加上學校停課、上班採分流、父母需請防疫照顧假在家照顧小孩,很多行業更受到疫情的衝擊,民眾日常生活、行動受到限制、和疫苗短缺、假新聞充斥等等的問題影響,已造成不少人出現過多的焦慮、憤怒、害怕、擔憂等情緒,及一些脫序如不戴口罩、隱瞞病情到處跑、攻擊醫療及警務人員等行為的出現,部苗醫心理師籲請大家,可透過正念練習來面對不愉快的情緒,將注意力刻意放在當下,採用不評價的方式如實看待事物,以維持身心平衡與健康。

衛福部苗栗醫院心理師余錦星指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疫情雖是導致心理苦感的所在,但我們一心想要除去這不愉快感受的企圖,及應用不適當的行為因應,反會加深我們對苦的感受。當境遇,產生負向感受(-1) +負向想法(-1) +負向行為(-1),就形成三倍的負向效果,而如果我們可以採正確理解及適當方式回應,就能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

余錦星心理師說明,我們可以透過正念練習來面對不愉快情緒,當有負面情緒發生時,刻意將注意力帶到當下的情緒經驗及身體感受。採溫柔、和善的方式觀看自己內在身心變化,保持與這種經驗的連結,不要刻意的想要改變或是批判它,讓它如其所是地存在一段時間,然後簡短將其命名,如這是焦慮,這是害怕,這是過度擔憂等。

之後將專注力轉到呼吸上,去感受呼吸時空氣進出鼻孔的感覺,吸氣時涼涼的,吐氣時暖暖的,並想像帶有正向能量光的氣體被吸入到全身,吐氣時把身體內的焦慮、害怕、擔憂不適情緒感受,完全的釋放出去,堅持專注持續一段時間,直到自己感覺到輕鬆、平靜時,再選擇有利現在疫清生活的方式去行動。

余心理師表示,除了一般宣導的減少外出、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戴好口罩、勤洗手,正確做好防疫外,也要有限制的觀看疫情訊息,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透過通訊產品維持適當的人際互動、充足睡眠、均衡飲食、作息正常,加上適度運動來調解自己的身心壓力,也可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一些過去想做的事,如追劇、看本好書、打掃家裡等。

余心理師說,雖然正念練習並不會消除我們生活所有的痛苦和壓力,但是它能協助我們用更寬容、更仁慈、更悲憫的方式來回應自己和周遭的人,有助於身心的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

關鍵字:疫情嚴峻 心理師 用正念練習照顧好自我身心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