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杰強調,客製化精準醫療可以選擇部分脾臟切除或全切除後合併自體移植。(圖/蔡明智攝)


記者蔡明智/台中報導

脾臟是位於胰臟尾端的腹腔內實質器官。主要負責過濾血液,清除老化血球,以及清除體內病菌,尤其是有筴膜保護的細菌。脾臟囊腫若大於5公分,常會造成腹內臟器壓迫症狀,需要手術切除治療。脾臟相當脆弱,故常見腹部外傷後,脾臟大量出血而需緊急處理案例。此外,有些血液相關疾病,如地中海貧血、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等,有些有嚴重症狀病患也需要脾臟切除治療。


▲脾臟全切除,可能會降低有筴膜的細菌的免疫清除效果,以及增加血栓風險。(圖/蔡明智攝)

脾臟對免疫功能有重要功效,尤其對有筴膜細菌,如肺炎念球菌、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防護效果非常重要。然而,一般脾臟手術,由於脾臟脆弱容易出血的特性,都是採用全切除手術。術後免疫功能缺損,遭遇死亡率極高的『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

中國附醫一般外科葉俊杰醫師表示,脾臟除了有全切除手術外,另外有兩種保留脾臟功能的手術,分別為《部分脾臟切除》,以及《切除後脾臟自體移植手術》。酒精注射消除囊腫,然而酒精注射常合併高復發率,一旦復發可能因而併發腹內沾粘,增加未來手術難度及併發症率。


▲葉俊杰醫師表示,脾臟除了有全切除手術外,另外有兩種保留脾臟功能的手術。(圖/蔡明智攝)

脾臟全切除,可能會降低有筴膜的細菌的免疫清除效果,以及增加血栓風險。尤其是『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發生率為每500人年中有1例,終生風險為5%。剛開始可能僅有輕微感染症狀,如發燒、頭痛、倦怠無力、肌肉酸痛、腹痛等,在24-48小時內,可能惡化成致命性休克,若無適時處理,死亡率高達40-70%。

葉俊杰醫師指出,為降低風險,建議常規脾臟切除手術兩周前,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然而近來由於COVID-19之故,大量尚未注射COVID-19疫苗的民眾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造成排擠效應,降低原本該注射PCV-13的病患注射機會,未來可能影響病患安全。患者就醫時應提早告知醫師有脾臟切除的病史,降低使用抗生素使用門檻,可能有助於降低『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的危險性。

葉俊杰醫師強調,除了上述常規處理外,外科醫師提出客製化精準醫療,針對脾臟病灶良惡性、位置、大小、及病患生理狀態,可以選擇部分脾臟切除或全切除後合併自體移植。文獻研究顯示,部分脾臟切除後若能保有原有脾臟25%,即可保有原有免疫能力。另外若因脾臟病灶分散,則可以全切除後摘除正常脾臟部分,自體移植回腹部大網膜腔內,同樣有機會保有免疫功能。

關鍵字:中國附醫 葉俊杰 客製化精準醫療 部分脾臟切除 合併自體移植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