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創作個展—「蛻‧變」展出百件蝴蝶相關纏花作品。(圖/新竹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纏花為早期台灣新嫁娘頭上必備的飾品,藉由各種不同形象設計,呈現出豐富工藝美感和文化意涵,藝術師黃珮萱創作個展—「蛻‧變」,即日起至12月5日止於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展出百件,均與蝴蝶有關,新竹縣長楊文科與文化局歡迎民眾來欣賞纏花之美,透過不同纏花作品尋找啟發,感受蛻變帶來的自我突破。

新竹縣文化局表示,纏花是早期台灣新嫁娘頭上的必備頭飾。新娘佩戴石榴,象徵多子多福,新郎母親佩戴鹿
、新娘母親佩戴龜,象徵福壽雙全;其餘嬸嬸、舅媽則佩戴五福花,象徵歡喜和康寧,不同的身份佩戴不同樣式,而各有講究,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細緻典雅的手工藝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文化局指出,黃珮萱老師學習纏花已超過十年,過程中不斷地在人們所謂的「傳統」與「自我創新」這兩者中掙扎,思索其中對與錯、好與壞,然而將百年纏花工藝品與現在普遍所謂的傳統纏花相比較,從前的傳統與現在的傳統樣貌上卻有大大的不同,就像相同的工藝品在歷朝歷代中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不斷創新也是傳統精神之一,傳統與創新從來就無關對錯,追隨前人也好,走自己的路也好,而黃珮萱老師則是選擇後者。

這次展出約百件與蝴蝶相關的纏花作品,創作者黃老師在過程中深刻感受自我蛻變,原來拘泥於既有技法和形制的創作思維有了突破,在一件件的作品中灌注不同的意象和造型,逐漸跨越界線,作品的發展更加自由開闊
,形成了更屬於自己的樣貌,此時也才意識到所謂的界線,其實是自己所劃,如同毛蟲成長到最後進入蛹期轉化重組,等掙破了蛹殼後,才了解到能夠擁有全新的視野。這次展覽除了呈現黃珮萱老師的蛻變主軸,也將纏花用不同技法和形貌帶入更多可能,開啟大家對纏花工藝的新印象。

關鍵字:黃珮萱 蛻‧變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